has-portrait
has-portrait

做好治水兴水大文章,多笔绘制水润山西新画卷

新华网首页时政国际财经高层理论论坛思客信息化房产军事港澳台湾 图片视频娱乐时尚 体育 汽车科技食品

山西素有表里山河、“华北水塔”之称,同时拥有黄河与海河两大水系,是京津冀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山西如何做好治水兴水大文章,绘就水润山西新画卷?日前,山西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常建忠做客新华访谈·山西新路特别访谈,讲述山西如何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构筑坚强水支撑和水保障。

精彩观点
1

为修复和保护母亲河汾河流域生态,近年来山西采取了哪些务实举措?进展如何?

为修复和保护母亲河汾河流域生态,近年来山西采取了哪些务实举措?进展如何?
2

山西始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持续用力,再现“锦绣太原城”的盛景。

山西始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持续用力,再现“锦绣太原城”的盛景。
山西始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持续用力,再现“锦绣太原城”的盛景。
https://vodpub1.v.news.cn/original/20210917/11be57bf76394c8e9b7cfb85041ec51e.mp4

山西是华北水塔,京津冀的水源涵养地,是三北防护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拱卫京津冀和黄河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治理汾河,不仅关系山西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也关系太原乃至山西历史文化传承。要使汾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山西始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持续用力,再现“锦绣太原城”的盛景。

近些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汾河生态修复与保护,水利等相关部门和市县密切配合、真抓实干、锐意进取,汾河生态修复与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顶层设计,规划先行、高位推进。山西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以汾河为重点的“七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总体方案》,以省政府令形式公布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七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决定》,省人大正在修订《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条例》,着力为汾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规划引领和法律保障。

二是抢抓机遇,创新模式、压实责任。山西牢牢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政策机遇,创新水利投融资机制,探索形成“省级规划、市县主体,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推进模式,压实沿汾市县责任,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引进战略投资方,做到省级与地方、企业等主体多方协同发力,扎实有序推进。

三是突出重点,示范引领、辐射带动。山西科学把握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的关系,重点抓好汾河干流13.5公里先行示范段工程,发挥其示范作用,同步推进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建设,最后再推广到汾河全流域治理。

四是把握规律,自然修复、注重生态。在工作实践中,山西坚持守住国土空间“三条红线”(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同时顺应自然,以自然修复为主,减少人为扰动,把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起来,恢复河流生态环境。我们因势利导改造渠化河道,重塑健康自然的弯曲岸线,营造自然深潭浅滩和泛洪漫滩,为生物提供多样性环境。

目前,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取得了阶段性治理成果。汾河全长700余公里,2020年以前已修复200余公里,2020年和2021年开工200余公里,还剩余200余公里,预计再用2-3年时间完成汾河干流生态修复。同时,以汾河谷地为中心的地下水水位连续多年持续回升,汾河水质也呈向好趋势,2020年全部国考断面均退出劣Ⅴ类,逐渐恢复黄河第二大支流的功能。汾河母亲河正在重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鱼翔浅底、候鸟蹁跹的大河风光,部分河段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新的打卡地,今后必将成为三晋儿女享受美好生活的“幸福河”。

1

山西是国内开展水网建设较早的省份之一,请介绍一下山西水网建设架构,并结合国家水网建设谈谈“十四五”期间山西水网的重点工作。

山西是国内开展水网建设较早的省份之一,请介绍一下山西水网建设架构,并结合国家水网建设谈谈“十四五”期间山西水网的重点工作。
2

全面启动“两纵十横、六河连通”的山西水网建设。

全面启动“两纵十横、六河连通”的山西水网建设。
全面启动“两纵十横、六河连通”的山西水网建设。
https://vodpub1.v.news.cn/original/20210917/6ea24d639020498db8d157e4f906a485.mp4

山西水网建设在国内开展较早,201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出台后,我们按照“完善优化水资源战略配置格局,在保护生态前提下,尽快建设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和河湖水系连通工程,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的要求,立足全省水资源禀赋和供水保障体系现状,全面启动了“两纵十横、六河连通”的山西水网建设,将黄河干流与省内汾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沁河等主要河流连通,解决“来水在黄河、产水在山区、用水在平川”和城市的水资源“空间不均衡”问题。目前,经过水利人多年的艰苦奋斗、持续努力,山西水网“十横”中有八横已基本连通,“第二横”中的龙华口调水工程已于今年6月底开工建设,“第六横”在古贤水利枢纽开工后也将同步建设。

进入新发展阶段,特别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以来,为进一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山西省委省政府更加高度重视水网工程建设,对水安全保障提出新要求新任务。山西省强力推进中部引黄工程和小浪底隧洞工程建设,推动中部引黄输水工程总干线隧洞于2020年7月全部贯通和小浪底隧洞于2021年7月1日前提前贯通。

“十四五”期间,山西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深刻把握水利部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要求,根据山西省实际,突出优化完善,突出服务地方,为山西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重大战略实施提供坚强水保障和水支撑。

一是一张蓝图绘到底,接续完成水网“大动脉”。按照山西水网“两纵十横、六河连通”总体布局,我们强力推进中部引黄剩余工程,加快“第二横”项目建设,实现黄河流域和滹沱河流域“牵手”,将黄河水的应急供水保障范围扩大到忻定盆地和阳泉市区域;推进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前期工作,同步推进“第六横”古贤山西供水区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小浪底引黄配套工程,全面发挥工程灌溉、供水效益、生态效益。与此同时,我们坚持“建管并重”,做好已建水网骨干工程的投产达效及运行调度;加快推进以汾河为重点的“七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确保天然输水通道畅通、生态、安全。

二是优化完善水网架构,开工建设新的水网联通工程。“十四五”时期,山西水利系统将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省委省政府重要战略目标部署,遵循“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调水工程原则,进一步提升全省域供水保障能力、应急供水能力、水资源调配能力。

山西水利将重点围绕“一主三副六市域中心”太原都市区和重要城市、重要产业基地和粮食主产区,谋划实施太原都市圈供水工程、万家寨引黄扩机二期工程、天阳盆地地下水置换工程、朔州神头泉城市生活供水工程、大水网“第二横”滹沱河连通工程、中部引黄——太原联通工程、潇河产业园区及农谷供水、长治后湾供水、小浪底引黄工程配套工程等一批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水网工程。

1

地下水是山西省的战略资源,请简要介绍一下近年来山西省地下水超采治理的效果。

地下水是山西省的战略资源,请简要介绍一下近年来山西省地下水超采治理的效果。
2

全省供水结构更趋合理,浅层地下水位持续回升,岩溶大泉地下水位持续回升。

全省供水结构更趋合理,浅层地下水位持续回升,岩溶大泉地下水位持续回升。
全省供水结构更趋合理,浅层地下水位持续回升,岩溶大泉地下水位持续回升。
https://vodpub1.v.news.cn/original/20210917/64c87fc246894aefb75b6339f6add907.mp4

地下水是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宝贵的战略资源,一般年份应充分涵养与有效保护,遭遇干旱年份可用于保障应急。

根据2015年山西省地下水超采区评价成果,山西地下水超采区面积达1.06万平方公里,地下水年超采量4.5亿立方米。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地下水超采治理工作,近年来通过采取关井压采、实施51项水源置换和泉域保护项目等综合措施,圆满完成了“十三五”末全省地下水开采量控制在32亿立方米以内的目标,地下水超采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全省供水结构更趋合理。在总的供水量中,黄河水、地表水利用量逐步增加,地下水开采量逐步减少,地下水在总供水量中的比例从2000年的69.6%下降到2019年的38.4%,下降了31.2个百分点。

二是浅层地下水位持续回升。全省浅层地下水上升区和稳定区面积不断增加,其中上升区由2000年的6%增加到2020年的20%,稳定区面积由2000年的61%增加到2020年的71%,下降区面积则不断减少,由2000年的33%减少到2020年的9%。

三是岩溶大泉地下水位持续回升。晋祠泉口水位逐年回升,至2020年末地下水位距泉口3.08米,比2017年回升1.81米,较2008年历史最大埋深27.76米上升24.68米。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分阶段通过严控地下水开采、加强水源置换、涵养水源和强化管理等措施,持续不断解决地下水超采问题,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保护好山西省这一重要战略资源。

1

山西作为沿黄省份,如何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些举措为山西带来了什么变化?

山西作为沿黄省份,如何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些举措为山西带来了什么变化?
2

完善系统治理规划体系,构筑流域生态安全屏障体系,集中连片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完善系统治理规划体系,构筑流域生态安全屏障体系,集中连片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完善系统治理规划体系,构筑流域生态安全屏障体系,集中连片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https://vodpub1.v.news.cn/original/20210917/85237c2276444f82ac5daaaba7011cd9.mp4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东部,是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之一。2019年9月18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为我们开展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

两年来,山西坚决贯彻落实座谈会精神,尤其是“黄河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建设旱作梯田、淤地坝等”“对汾河等污染严重的支流,则要下大气力推进治理”要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多措并举,推动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两年来,山西坚决贯彻落实座谈会精神,尤其是“黄河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建设旱作梯田、淤地坝等”“对汾河等污染严重的支流,则要下大气力推进治理”要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多措并举,推动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坚持新发展理念,完善系统治理规划体系。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成立了由省委书记、省长任双组长的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立足黄河中游重要省份和“华北水塔”战略定位,聚焦生态建设、绿色发展,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以省政府令形式公布《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七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决定》,编制《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利专项规划》、全省“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等,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规划引领。

二是坚持系统治理,构筑流域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山西坚持“两山七河一流域”系统推进,大力推进太行山和吕梁山两山增绿,每年营造林400万亩以上,黄河流经市县林草覆盖率接近60%。我们全面开展汾河、桑干河等“七河”生态修复,扎实推进晋阳湖、漳泽湖等“五湖”生态修复,全力开展19个岩溶大泉保护与修复,入黄水质全面退出劣V类,汾河谷地地下水位连续10年回升。山西加快推动水资源超载区综合治理,严格落实水利部《关于黄河流域水资源超载地区暂停新增取水许可的通知》要求,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涉及7个市全部开展超载区治理方案编制工作。全省开展14项水利行业管理三年提升行动,重点开展治水监管百日行动、河湖“清四乱”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严厉打击非法采砂和黄河岸线利用项目专项整治等活动,以过硬举措确保黄河流域生态安全。

三是坚持综合治理,集中连片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山西地貌特殊,地形起伏大、黄土土质疏松。从新中国成立起,历届省委省政府就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产生了“右玉精神”“阳高大泉山”等全国典型。几十年来,我们秉持传统、发扬右玉精神,大力践行“两山理论”,实施了塬面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林草植被治理、淤地坝建设等一系列工程,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38万平方公里、累计治理度达到68%,其中黄河流域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75万平方公里、累计治理度达70%,全省水土流失强度大为减轻,黄河入河泥沙量大幅减少。近日,水利部办公厅通报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情况2016-2020年度评估,山西等次为优秀。

2020年以来,我们相继组织编制了《山西省黄河流域淤地坝建设“十四五”实施方案》《山西省黄河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十四五”实施方案》,继续扎实推进淤地坝、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水保工程建设,在美丽山西建设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夯实水土保持的基础性和约束性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心怀“国之大者”,深入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思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治水工作的各项要求部署,按照水利部“三对标、一规划”专项行动总结大会精神,努力做好山西治水兴水这篇大文章,以新的治水成效奋力书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山西新篇章。

01002010002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