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闻-图片-热点聚焦-专题-社会生活-科教文卫-媒体精萃-权威发布-政务公开-企业动态-求医问药-网群-人物风采-旅游热线-教育-视频
马烽生平

  马烽(1922--2004),原名马书铭,是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成长起来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是“山药蛋派”第二号作家。1942年发表第一篇作品《第一次侦察》。后与西戎合著的长篇章回小说《吕梁英雄传》,是建国前夕在工农群众中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这一时期还发表了短篇小说《金宝娘》和《村仇》。1951年6月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短篇小说《结婚》,带着翻身后农村青年的幸福与欢乐,得到读者的热烈称赞。中学语文课本选它作为教材,又迅速地增加了作者的知名度,马烽成为建国初年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马烽“文革”前共出版了以下几个短篇集:《村仇》、《一架弹花机》、《三年早知道》、《我的第一个上级》、《太阳刚刚出山》,还出版了描述家喻户晓的女英雄刘胡兰的伟大事迹的长篇小说《刘胡兰传》。在这部长篇里,不仅让读者看到伟大的时代的力量,党的力量,毛泽东思想的力量使刘胡兰从一个普通农村姑娘成长为真正的无产阶级英雄,而且还让人们更加具体真切地了解了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深刻内涵。“文革”后发表了《结婚现场会》等短篇小说,出版了《马烽小说选》。马烽与电影结缘很深,建国初年《吕梁英雄传》就搬上了银幕,故事片《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上、下集)是建国10周年的10大献礼片之一,成为反映新中国农村生活的重要影片。妇孺皆知的故事片《泪痕》(合编)、《咱们的退伍兵》(合编),在广大观众中留下的印象也是相当深刻的。

  马烽的小说主要描写农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精神世界的变化,生活画面广阔,人物形象丰满,

表现手法丰富,在五十年代中后期,以《我的第一个上级》、  《三年早知道》为标志,形成自己通俗朴实、幽默明快、洗练流畅的艺术风格,富有强烈的民族特色。作品时代感强,他的短篇小说有如一组我国农村变革的画卷,展示了我国农民延着社会主义道路乐观而自信地前进的足迹。马烽擅长写普通的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表现这些人物美好的心灵世界,使自己的作品总是激荡着一股正气。《我的第一个上级》是马烽的代表作之一,艺术构思新颖独特,故事情节出奇制胜,成功地塑造了农建局田副局长的优美形象。文坛泰斗茅盾对此曾给予很高的评价:“老田这个人物,写得龙拿虎跳,在马烽的人物画廊中,无疑是数一数二的。”

 纪念文章
·纪念人民作家马烽
·马烽儿女与父亲相处的最后日子
·马烽:一生写作为人民
·深切怀念——赤诚马烽
·赤诚马烽:一生不放手中笔
·沉痛悼念人民作家马烽
 马烽创作简况
  著有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与西戎合作)、《玉龙村纪事》《袁九斤的故事》,短篇小说集《村仇》《太阳刚刚出山》《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马烽》《三年早知道》《马烽小说选》《马烽、孙谦电影剧本选》《彭成贵老汉》,电影文学剧本《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泪痕》(均已拍摄发行)、《扑不灭的火焰》(与西戎合作)等。
 马烽获奖作品
   《张初元的故事》获晋绥边区七七七文艺二等奖,《结婚现场会》获1980年全国短篇小说奖,《葫芦沟今昔》获1988年全国短篇小说奖,长篇纪实文学《刘胡兰传》获1990年中国纪实文学东方杯奖,《泪痕》(与孙谦合作)获1979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第三届百花最佳故事片奖,电影文学剧本《咱们的退伍兵》(与孙谦合作,已拍摄发行)获1985年广电部优秀影片奖、第六届金鸡奖及第九届百花奖及第二届《解放军文艺》奖、《黄土坡的波姨们》(合作,已拍摄发行)获1988年广电部优秀影片奖。

新闻热线:0351-4291587、4292398

广告服务: 0351-4295489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及新华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新华社山西分社 电子邮箱: xhsx@xinhuanet.com
版权所有:新华通讯社 CopyRight:XINHUA NEWS AGENCY
最佳浏览方式:IE4.0以上版本 800X600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