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同志:
今天,我艰难地提起笔给你们写信,因为我是一个身心焦虑的母亲。
一年多以前,我的儿子以出色的成绩考入他现在就读的学校。不知为什么,上初中后,他的学习成绩一路下滑。一段时间,他回到家说话很少,一进门就走进、自己的小屋,只有吃饭时才会出来。后来我们发现,他非常迷恋上网,每天几乎通宵达旦。白天根本无法正常上课,整天昏昏欲睡。
我们给他讲了很多道理。那一天,儿子流着泪向我们保证,以后再不上网了。
两天后,恰是星期五,放学后,儿子没有回来,我们焦急地等到深夜,依然不见他的身影。那是一个冬天的夜晚,我和他爸爸冒着刺骨的寒风找遍了太原火车站、汽车站、网吧、迪厅,但儿子好像突然消失了。他才14岁,我们甚至有些绝望了。
直到第二天下午,他才被一个社会上的孩子送回来,看着他憔悴、邋遢的样子,我扑上去抱着他泪流满面。我们没有批评孩子,不管怎样,回来就好。
自从有了第一次离家出走儿子便成了我们家的过客,从去年至今短短半年时间,他已先后出走了4次。我和他爸爸都是政府公务员,因为孩子的问题,我
们到寺庙烧香,求助心理医生,能做的都做了。现在,栽真怕哪一天一觉醒来,儿子又蒸发不见了。我曾经深刻地审视过家中的生活,难道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错了吗?
编辑同志,我希望通过你们找到一条教育孩子的正确途径,让儿子的真正回到我们身边。
刘爱珍
2004年2月20日
这一位绝望的母亲写给山西晚报的一封来信,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成长关乎一个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在社会转型的大潮中,价值取向日趋多元,道德体系面临考验,社会、学校、家庭问题纷繁复杂,对涉世不深的孩子们产生了良莠不齐的影响。如迷恋上网、早恋、离家出走、对抗父母、崇尚暴力……
为此记者专门请来了研究青少年心理问题、生理问题、教育问题的专家来共同关注青少年的教育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