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儿歌”传唱校园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些耳熟能详的童谣曾经影响了些几代人。然而,这些熟悉的歌谣代似乎离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孩子的生活越来越远了。
在太原青年路小学六年级某教室里,记者问孩子们会唱什么歌,70多位学生都很自豪地罗列出一大串几时下正流行的通俗歌曲,比如《暗香》、《小气鬼》,《爱情诺曼底》、《爱情36计》之类,数不胜数。其中还不乏许多记者都没有听说过的。孩子们对流行歌曲的敏感程度和接受程度实在令记者感到惊讶。除此之外,“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着炸药包?我去炸学校,谁也不知道,一拉绳,赶快跑,轰的一声学校不见了……” 在记者采访的孩子中,几乎每人都能信口背出一两首这样的童谣。
众所周知,内容健康,朗朗上口的儿歌,可以陶冶孩子的幼小心灵,培养美好情操;而像一些甜言蜜语的流行歌曲,搞笑式的“脱口秀”或者是带“情色”内容的另类歌谣,由孩子吟唱就可能成为“不良儿歌”,而这样内容不健康的“不良儿歌”,对孩子的身心成长有百害而无一利。
“不良儿歌”的出现,一个原因是过重的学习负担,压抑了孩子们的天性,使其产生逆反心理,通过“另类歌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泄愤。缺乏丰富的校园文化娱乐生活也是一个原因,孩子们学习和生活单调、乏味,影视娱乐中充斥着大量的不良内容,学生单纯的思想不免会受到消极影响,一些缺乏辨别力的小学生就很容易拿垃圾当宝贝,视糟粕为精华。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我国专门从事儿歌创作的专业人员非常少,朗朗上口、容易传唱的优秀儿歌作品十分缺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