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城县共有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97处,国家级的文物单位就有5处,但记者在芮城县采访时却发现,它们“几乎没人管”,今日的残墙颓垣正在风雨的侵蚀下走向能想像出来的消亡……
缺钱!黄河大铁牛锈迹斑斑横卧荒野
  过去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曾有这样一篇关于蒲津渡的课文:宋朝年间,泛滥的黄河将铁牛冲没于河底,一位名叫怀丙的老和尚应征负责打捞,他派人驾驶两艘装满泥沙石块的大船,停泊于铁牛沉没之处,下水用绳索固定铁牛之后,再把船上的泥沙铲入河中,利用浮力吊起铁牛,拖回河岸……关于黄河铁牛的传说就像一块磁铁,吸引着无数人的注意力。然而令人们痛心的是,国宝重见天日后的保护工作,却进展得如此艰难。记者2月14日在蒲津渡遗址看到的依然是铁牛横卧荒野的破败景象。 [详细内容]

  今年2月召开的山西省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任武贤提交了一份题为《关于急需修复芮城县寿圣寺舍利塔的建议》的提案,提案中说该塔建于北宋年间,但现在“年久失修”,“如不尽快修复,将有随时坍塌的危险”。3月25日,记者去芮城县采访时却意外了解到,不仅仅是舍利塔,还有很多珍贵的文物都到了非修不可的地步,所见所闻,除了“痛惜”已经找不出第二个可以形容心情的字眼。

舍利塔佛光不再

  寿圣寺应该叫“圣寿寺”,据现存的一些碑文记载,北宋熙宁年间,宋神宗赵顼亲笔题写厂寺额,建立了该寺,历来为全国僧人参学修炼之地,香火鼎盛。但时事变迁,寺院早已毁于兵火了,现仅存舍利塔一座,舍利塔修建的年代尚早于寿圣寺,据芮城县宋朝时的县志记载,当时有人常见此处“有光出如炬”,发掘后发现有舍利,于是“造塔而葬之”,遂称“舍利塔”。据当地人说,1996年,此塔还6次放光。

舍利塔佛光不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凉寺

  全国共有佛骨舍利塔19座,芮城县的舍利塔是其中惟一的铁覆钵顶塔,比在19座舍利塔中排名第五的法门寺塔尚早了500多年,在佛教中地位非同一般。该塔平面八角形,密檐式十三层,塔檐下装饰仿木结构砖雕斗拱,塔外一层原有壁画,可惜被日寇剥走,塔内还保存有部分宋代壁画,内容为佛、菩萨和供养人等。1996年时,该塔被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样珍贵的文物,如今的状况却令所有人感到惋惜。现在塔虽然还矗立着,可是一条歪歪斜斜的裂缝从下至上,贯穿了整个塔身,塔中间也出现了三尺宽的裂缝,触目惊心,岌岌可危。陪同记者采访的旅游局工作人员说,如果再不修,塔随时可能坍塌。

水神住在荒草丛中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

  芮城县共有古遗址、占墓葬、古建筑97处,国保级的文物单位就有5处,跟江苏省拥有的国保文物单位一样多,也许可能是太多了,大家就都不以其为贵,结果弄得“几乎没人管”。就以5处国保单位来说,永乐宫一直是该县的名牌的旅游项目,现状还不错;城隍庙被县
博物馆占用,也许可以说差强人意;西侯渡文化遗址在当地人看来就是—块沙滩,既没人保护,也没人破坏,剩下的两处广仁王庙和清凉寺就只能用“破败不堪”这个词形容了。

  广仁王庙因当地有五龙泉涌出,所以俗称“五龙庙”,现仅存正殿和戏台。正殿建造于唐朝大和五年,现存大木构件及斗拱等均为唐代原材料,是我国仅存的几座唐代木结构建筑之一,时间上仅晚于五台山南禅寺大殿,位居第二。戏台是清朝时建造,门楣上的木雕非常精美,显示了很高的手工艺水准。

  广仁王庙与永乐宫仅相隔一里路,但命运迥异。现存的两座占建筑现在没人看守,仅用围墙围了起来,连大门也没有。清代的戏台的堆放着大堆闲置的砖瓦石块,屋顶斑驳。正殿大门紧锁,从窗子向里望去,神像不知何时已被搬走。院内长满了荒草,连兽吻也不见了。随行的旅游局工作人员还跟记者说,他小的时候常跟人在戏台背后的水潭里玩耍,但现在记者只见到一条依稀可辨的干涸的水沟。广仁王虽是水神,但对自己如今无水的现状也是无可奈何。

清凉寺佛像愁容满面

  与清凉寺相比,广仁王庙还算幸运,至少大样还在,清凉寺就悲惨得多了。清凉寺建于元朝大德年间,据今已700年,日寇毁坏了大半,仅存大殿及一些碑刻,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殿里塑造的是横三世佛像,与记者在别处所见不同的足,佛像表情既不是超脱高深,也不是安详慈和,而是满脸忧虑之色,几乎是愁眉苦脸,难道他们也是为自己的命运发愁吗?更令人称道的是大殿的横梁为世间罕见的枸杞木和刺梅,每每使人不禁发问,哪儿的枸杞能长这么粗大呢?

清凉寺佛像愁容满面

  清凉寺的主持释常音师父在此地已修行了11年,自她来了后,才盖了些小房子,搞了些绿化和地面平整的工作,还把寺内的文物收集保护起来,但剩下的工作就不是她能办到的了。去年七八月间,下大雨冲坏了大殿,出现了一个大天窗,东南角几乎全塌了下来,大殿屋顶开的天窗有好几个,大的几尺见方。整个大殿可怜巴巴地用几根柱子顶着,但不知能支撑几时,今年的雨季又如何过。释常音师父说,她是出家人,能力有限,碰上这种事情毫无办法。

谁来负责?如何保护?

  在清凉寺的墙壁上,记者发现了民国时的芮城县长李再造留下的一段话,大意是说,民国五年时有人预测50年后清凉寺会得到大兴。推断他的意思,可能当时国家动荡,人们自然无心来保护文物,过了59年,战乱渐平,国家强盛后,人们肯定会重视文化遗产,所以他才把预言记了下来,“验其事果然能否”。距预言清凉寺大兴的时间又过了近30年,李再造若看见今天清凉寺的现状,又不知有何感想。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寿圣寺舍利塔的修复工作已经开始,芮城县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维修寿圣寺抢救舍利塔的筹备领导组,并且征了15亩土地用来修复寿圣寺,先期的10万元资金也有了着落,可是与预计的2260万元资金投入不知差了多少倍。县文物局也刚刚成立,是运城市惟一与旅游局分开单独建制的县级文物局,虽然表明当地政府对文物的保护是比较重视的,但现在与方方面面的关系还没理顺。

  不过,县旅游局局长张灵敏的一番话,也使记者感到了希望。他说,资金的问题,是全国普遍的一个问题,不能把资金困难作为文物保护不力的借口。“国家虽然没钱,但不是说社会上没钱。如果吸纳社会、民间资金,用文物保护来促进旅游开发,用旅游收入来加强文物保护,这应该是很好的路子。”他还说,做这样的工作,芮城有着相当好的条件,文化遗产、自然景观丰富、观赏价值大而且相对集中;搞旅游得天独厚。

  3月16日,芮城县委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芮城旅游产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芮城建设成旅游大县,希望在2005年实现旅游收入600万元,对于发展旅游产业所依托的舍利塔、广仁王庙和清凉寺等文化遗产自然是个好消息。也许,李再造泉下有知会感到欣慰,而后代也不会说我们败光了祖宗的遗产。

(来源:山西晚报 记者李遇 图文 网络编辑:成文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