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基层卫生主管部门的干部认为,去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指明了构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方向,广大农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看不起病的问题可望得到解决。但是,在乡村两级构建一个基本的医疗网络是方便农民就医,解决农民看病难、降低农民就医成本仍显得十分必要。神池县大严备乡卫生院院长张旭峰说,大严备乡距县城20多公里,山高路远,平时农民进趟城往返一整天。如果没有乡镇卫生院,全乡2700多山区百姓看病成了大问题。有了新型合作医疗再加上一所象样的乡镇卫生院,农民看不起病和看病难的问题便会同时得到解决。
河曲县大红鹰山区流动医院的运转为解决贫困山区农民看病难探索了一条路子。2000年,河曲县以企业赞助、财政补助的方式一次性投入400万元,购买10辆依维柯汽车,改装成为全封闭的医疗车,在车上配备了B超、心电图机、刀包、检查床等医疗器械,能够做一般的小手术。在全县建立了33个医疗服务站,能辐射全县345个村医疗站,配备了X光机、妇科检查械、药房、疫苗柜等设施,配备2-3名医护人员。医院以流动车为载体,将医疗、预防保健、计划生育合三为一。把县级医院的好医生分成几十个小组,每组配备内科学、妇科学、中医科等科别的医生,形成一个科目较全的小分队,每月在固定的日期内轮流到农村出诊。对农民看病减免检查费、挂号费、出诊费、注射费。开启"120"急救,患者只要打"120"电话,急救车不受时间、距离影响,必须迅速赶到,做到急病急救护。流动医院的全体人员工资由财政划拨。县财政每年为大红鹰山区流动医院补助30万元,包死基数,自负盈亏。
记者在河曲县刘家塔镇的大红鹰山区流动医院石城村医疗站看到,门口标示着大红鹰山区流动医院到达时间是"初三、十三、二十三、初九、十九"。据医疗站负责人介绍,这个站可以覆盖人口是2949人。最远的村子离医疗站6公里。正在这里陪小孩输液的崔家店村村民周永光告诉记者,他家的孩子不满一周岁,因感冒发烧需要输液,如果没有医疗站,必须到县医院看病,交通、食宿、治疗、住院等费用累计每天至少100元,现在方便多了,每天仅需20元。
河曲县大红鹰山区流动医院的成功实践表明,构建农村新型医疗网络是一项亟待政府解决而且能够解决的工程,也是开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基础性工程,没有这项工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将无法得以开展。一些基层干部和医疗工作者建议,国家应像重视农村基础教育一样重视农村医疗卫生工作,采取得力措施,进行必要投入,重构农村医疗网络。
这些措施包括:一,采取国家、省、市、县四级配套的办法,对每个边远山区乡镇卫生院投资30-50万元用于改善危旧房,增添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常规化验设备和妇科设备。撤销县城附近的卫生院,重点办好山区乡镇卫生院,使其具有大病诊断小病治疗的功能。
二,针对乡村医生年龄大、知识旧、水平低的现状,通过分批集中培训的办法,为广大农村培养一批乡村医生。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用对待乡村计生员的办法,给予适当补助。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可以制定优惠政策,将医学院校的毕业生分配到农村,担任乡村医生。
三,开展医疗对口扶贫,把城市大医院更新下来的医疗设备支援到贫困山区医院。 四,推广河曲县大红鹰山区流动医院的成功做法,在县级医院配备1-2个汽车流动医院,在农村巡回治疗。(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