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频道信息
首页 要闻 政务 廉政 人事 产经 医卫 教育 旅游 融媒体

天镇县推动文化活化、文旅融合、乡风涵育 蹚出乡村文化振兴之路

2025-11-27 17:22:45 来源: 天镇县新闻中心

  近年来,大同市天镇县以文化为笔、民生为墨,将长城风骨、边塞古韵与农耕文明深度交融,推动“文化活化、文旅融合、乡风涵育”三维发力,走出了一条具有天镇特色的乡村文化振兴之路。

 守牢文化根脉,让沉睡遗产“活”起来

  依托李二口村珍贵的“错长城”遗迹,天镇县以保护为先、活化利用为原则,开展易地扶贫搬迁与民俗文化村建设,修缮旧房187间、新建仿明清民居325间,让村民搬得出、住得好、能致富的同时,为文化传承筑牢载体。

  针对境内62.213公里保存完整的明长城资源,天镇县邀请专家团队系统梳理边塞文化脉络,建成大同长城博物馆、天镇县历史文化陈列馆等五大场馆,全方位展示长城的地理风貌与民族交融历史。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期间,天镇接待游客2.86万人次。

  走进薛三墩景区,可以看到兵营文化体验区、七星军帐餐饮区、烽火传薪军事研学院、文创咖啡馆、撸猫馆等打卡地,靠山窝野奢宿营地、日照花精品民宿、繁花筑民宿等特色民宿场景各异,全方位展示了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沿线传统村落与长城相映成趣的独特魅力。

  此外,天镇县将慈云寺周边及学府东街区域公共和商业开发项目作为全县“一号工程”来抓,通过环境改造、功能完善实现正式对外开放,配套建设的文创店、特色小吃街让千年古刹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的“城市会客厅”。

  李二口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风貌。

 深化文旅融合,让乡土魅力“火”起来

  “每到周末,我们的农家乐就爆满,游客们吃杂粮饼、住窑洞民宿,还能登长城、赏花海。”在李二口村,租赁了5个院子经营民宿和农家乐的90后返乡大学生李倩说。

  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李二口村人气持续攀升。天镇县以“两城一河”为架构,串珠成链打造全域旅游格局,以长城一号旅游公路为纽带,串联李二口、薛三墩等13个沿线村庄,配套建设驿站、观景台、智能公厕等设施,形成内外通、景景通、城乡通的路网体系。

  李二口村推动农品采摘、军事体验、暑期研学等六大业态蓬勃发展,先后举办长城文化节、全国夏季村晚等活动。境内的南洋河与步道、房车营地、水上栈道相映成趣,每年夏天来此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形成旅游资源矩阵。

  文旅融合的深入推进,让天镇小杂粮也搭上了“文化快车”。天镇县杂粮深加工企业将特色杂粮产品进行加工,通过景区门店、线上平台双重渠道销售,让农耕文化在舌尖上传承,推动手工刺绣、黑陶加工等小微企业与农家乐、民宿并肩成长,形成“文化+产业+就业”的良性循环,让乡村不仅有颜值更有产值。

  歌手大赛现场。

  涵育文明乡风,让精神家园“富”起来

  近些年,天镇县坚持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足并重,以文明创建为抓手,努力让新风正气充盈乡村角落。

  2025年上半年,天镇县组织全县172个行政村重新修订村规民约,调整并完善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四会”运行机制,倡导红事新办、白事简办,通过评选“十星级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让尊老爱幼、邻里团结的理念深入人心。

  目前,天镇县开展送戏下乡76场、移风易俗进基层60场、送理论文艺进基层12场,举办了2025年“村歌嘹亮 唱响边城”农民歌手大赛、“奋进新时代 活力新天镇”系列主题活动等文化活动,不断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

  活动现场。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天镇县各乡村组建志愿清洁队、文明倡导队等文明实践队伍,以文化为纽带,常态化开展贴心服务,凝聚起乡村振兴的精神力量。

  如今的天镇,正以文化传承为根、文旅融合为翼、文明乡风为魂,让乡村文化既有古味又有新意,让乡土文明在新时代焕发出持久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师小淦)

[责任编辑: 王俊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