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化传承中的青年力量】
平遥推光漆器:“后生”李瑞的青春接力

李瑞教学现场。本报通讯员摄
人潮涌动的平遥古城西大街上,一项流传千年的非遗技艺——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在一家特别的咖啡店里悄然上演着“古”与“今”的青春接力。11月中旬,笔者走进这里,近距离观赏“现代感”十足的漆艺配饰与摆件,并与这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平遥“后生”李瑞进行了一场深度交流。
李瑞的店,是一家为游客落脚休息的咖啡店,也是一隅“可体验”的非遗空间。来客若有兴趣,还可以拿起砂纸,通过打磨葫芦外形的漆艺盲盒,亲自体验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中最具代表性的手艺“推光”。
所谓“推光”,是先用较细的砂纸磨好漆面,再用手掌蘸上麻油,加上砖灰,对漆面进行反复推擦。“推光”后的漆器,不仅光泽度极高,而且手感细腻,给人以独特的质感。而“髹饰”是以漆饰物,给器物髹漆、装饰,犹如人们穿衣戴帽。
这家普通的店铺,深藏着李瑞多年对漆艺的坚守与热爱。儿时路过精美的漆器店铺,店内自带“神秘感”的作品,让他心生向往。这份“神秘感”的缔造者,正是国家级非遗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薛生金。成年后,满怀热忱的李瑞拜入薛生金首徒、工艺美术大师张锦门下,每日从清晨练至深夜,用“坚持”打磨心性。四年学艺,他不仅扎实掌握技艺,更远赴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进修,见识到各地非遗传承创新的多元路径,一颗让老手艺“破圈”的初心愈发坚定:“要让平遥推光漆器像苏绣一样家喻户晓。”
平遥推光漆器,作为中国四大名漆器之一,一直与“首饰盒”紧密相连。传承到李瑞这一代,如何跳出传统固化的圈子,去做不被“定义”的漆器工艺品,成为他绕不开的新课题。
李瑞一头扎进工作室,变身国潮设计师,寻找当代年轻人喜爱的元素、物品与颜色,力求让新潮流赋能老漆艺。最后,他将“漆艺”“木艺”与“皮艺”三大非遗技艺相结合,从博物馆文物、传统云肩的纹样,甚至在收养的小猫“汤圆”身上寻找灵感、提取元素,让非遗在当代重新焕发生机。“暑期前,我新设计的手提包《马戏团里的猫》非常火爆,第一批1000多个包一个暑假就卖光了。”李瑞兴奋地讲道。
如今,李瑞在“破圈”之路的奔跑从未停止:通过线上平台、盲盒体验吸引年轻群体,打造“体验经济”;在“中国寻根之旅”研学活动中,让千年漆艺成为文化交流纽带;与知名茶饮IP联名推出“漆光茶事”系列产品,联名非遗首饰盒引发消费者热捧,不仅省内外网友“求代购”热潮不断,更吸引澳大利亚游客门店直接买单。
李霈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