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时代文学晋旅”集群登场——
山西:植文学沃土 绽多元芳华

顾拜妮在入选第四届“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计划·年度特选作家”时,与王蒙合影。

“鲁迅文学院山西文学创作高级研修班”讨论现场。

作家们参加“重遇赵树理”作家回家活动。
连日来,随着国内多项重要文学奖项及扶持名单相继揭晓,山西中青年作家捷报频传,“新时代文学晋旅”以集群之势在中国文坛发出愈发清晰的山西声音。
2022年,省作家协会启动“新时代文学晋旅”品牌建设,旨在承继“山药蛋派”的乡土根脉与“晋军崛起”的文学气魄,为新一代山西中青年作家打造集体亮相与成长的平台。
几年来,通过推进实施一系列培育机制、创新交流平台与精准扶持政策,这一文学品牌日趋成熟,并激发了蓬勃的创作活力。
一室为始,淬炼文学之光
11月24日,记者走进省作协办公楼一间40多平方米的活动室。活动室四壁的报刊架上,静静陈列着从“山药蛋派”到“新时代文学晋旅”数代作家的代表作与新作。
在这里,文学创作的“幕后”仿佛被搬到了台前——门口挂着“名家精品孵化室”的牌子,还有正面墙上那条“扇形批评会”的红色条幅格外醒目,清晰地告诉每一个人:这不是一间普通的会议室,而是“新时代文学晋旅”作家群打磨作品的“工坊”。
“谁写出新作品,就自主交给几位作家、评论家审读。读完,大家围着作者扇形而坐,给他提修改意见;改完再来一次,直到打磨成精品,再交给相关刊物或者出版社。”省作协主席李骏虎这样描述这个独特的文学打磨机制。为了能与作家便捷地切磋,他甚至把自己的办公室搬到了活动室对面。
“扇形批评会”被誉为“永不落幕的会标”,已成为山西文学创作生态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代表的不仅是技艺的切磋,更是一种文学精神的传承与接力。
李骏虎透露:“我们还建立了‘新时代文学晋旅’主力作家微信群,大家时常在群里互晒发表出版的作品、获得的奖项,你追我赶、动力十足。”这种良性的竞争与合作氛围,激发了作家的创作热情。
每打磨好一组作品,省作协便主动联系全国各大刊物推荐刊发。“通过这个办法,每年都会在全国各大刊物发表转载二三百部好作品。”李骏虎说。
从《小说选刊》的“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山西作家专辑”,到与山东省作协在《青岛文学》开设的“晋旅·鲁军”年度小说联展专栏;从《映像》杂志推出年度访谈专栏,到出版《山西中青年实力作家中篇小说集》。以“扇形批评会”为出发点,山西作家的声音正在全国文坛越来越响。
今年,《十月》杂志在“县在出发”栏目推出“新时代文学晋旅”主力作家作品小辑。明年,省作协还将与《人民文学》合作推出“新浪潮”山西青年作家专辑。这是继1985年《当代》杂志集中推出“晋军崛起”专辑后,时隔近40年,大型期刊连续集中刊发山西作家作品。
多元绽放,绘就丰收图景
近期,山西中青年作家在多个文学领域全面开花,展现了“新时代文学晋旅”深厚的创作潜力与多元的审美维度。
在传统文学领域,地域叙事与个体经验交织出深情的人文图景。“90后”作家周泽宇的散文《起凤街西巷》,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太原老街巷的人间烟火,于11月23日荣获欧阳修散文奖新锐奖。在太原“起凤街”“柳巷”度过的旧时光成为滋养其作品的营养液。“85后”煤矿诗人榆木,则将深沉的矿工情怀凝练成诗行,其作品《我在矿洞收集星光》荣获第二届杨升庵文学奖诗歌奖。他分享道:“矿井深处的黑暗与头顶的星光,是我创作的双重源泉。我希望能让更多人看到,在地层深处,同样有对光明的渴望与诗意的栖居。”“90后”作家顾拜妮凭借其持续稳定的创作实绩与鲜明的个人风格,成功入选第四届“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计划·年度特选作家”。
山西科幻文学再度引人瞩目。科幻作家张冉成为今年的焦点人物,他的小说《止水》不仅荣获银河奖“最佳短中篇小说奖”与华语科幻星云奖“短篇小说金奖”双奖,还将改编为科幻短剧,作为哔哩哔哩“《科幻世界》影视计划”的首批重点项目之一,实现了文学价值的多维延伸。张冉擅长在历史缝隙中嵌入科幻想象,其作品《晋阳三尺雪》便将古晋阳城在宋初的毁灭与时空谜题相结合,展现了独特的历史科幻美学。他表示:“科幻给了我一个重新审视历史与故乡的视角。山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科幻创作取之不尽的富矿。”
与张冉的创作形成互补的是,作家灰狐擅长探讨科技时代人性困境、李晓虎擅长少儿科幻,这一批风格各异的科幻作家共同构成了山西科幻立体的叙事网络,丰富了当代中国科幻文学的维度。此外,兔八、木羽等更年轻的“90后”科幻作家,虽尚在风格探索期,但他们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高的学术背景,预示着山西科幻文学更加可期的未来。
山西网络文学呈现出“大众写”的繁荣景象。据统计,目前我省注册网络作家达5.2万多人。网络作家段博文感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单打独斗’进行网文创作,后来加入山西省作家协会,感受到来自集体的关怀与温暖。”去年,他经省作协推荐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这个新的起点让他对未来创作之路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厚植沃土,托举梦想远航
“新时代文学晋旅”品牌强势崛起,得益于省作协一整套系统性、持续性的人才培育计划与作品推动工程的强力支撑。
省作协将中青年作家培育作为核心工程,搭建了多层次、全覆盖的培养体系。
一方面,精心组织各类高规格研修班,持续为作家“充电”。连续举办鲁迅文学院山西中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晋西北作家培训班、儿童文学创作培训班、网络作家培训班等,特别是今年7月在北京举办的“鲁迅文学院山西文学创作高级研修班”,集结了全省及援疆对口单位54位平均年龄仅38岁的青年才俊,其中硕士、博士达15人,显著提升了作家们的创作自信与文学视野。周泽宇今年刚刚加入省作协就参加了这个高规格研修班,这段经历让她感觉自己“眼界一下子开阔了起来,见到了许多仰慕已久的作家,对创作帮助很大”。
另一方面,服务机制持续优化,为文学新人铺路搭桥。省作协创新推出《机关青年干部联系重点作家制度》,建立基层文联和作协向《山西文学》《黄河》每月推荐一篇佳作的“直通车”机制,进一步打通作品推送与人才发掘渠道。伴随《山西省作家协会个人会员申请入会审批办法(试行)》的修订与实施,不仅入会标准提高了,新会员结构也呈现高学历、年轻化、多元化的良好态势。在新发展的150名省级会员中,网络、科幻、影视等新文学群体作家占比14%,“90后”、“00后”作家占比25%,硕士、博士占比18%,为新时代我省文学创作队伍发展壮大注入了活力。值得一提的是,仅2025年,就有近10位山西籍在外作家集中回流,主动融入家乡文学土壤,进一步夯实了“新时代文学晋旅”的人才根基。
同时,积极拓展渠道推广作品,让好作品持续发声。除了与名刊合作推出专辑,还充分发挥文学“母本”作用,推动优秀作品向影视剧等形态转化;把握互联网时代特点,积极与新媒体合作,举办新书发布会、分享会等。
此外,持续强化政策与资金保障,进一步激发作家的创作积极性。我省出台了《山西省优秀原创文学作品扶持激励办法》,自2025年起,省财政每年拨付350万元专项资金,对优秀原创文学作品进行奖励。以作家顾拜妮为例,从出版第一本书《我一生的风景》起,就持续获得支持或奖励。作家本人经省作协推荐进入鲁迅文学院进修、参加青创会,也将在今年出台的激励办法中继续受益。
“我们将把精力和资源进一步向基层作协组织和作家、新文学群体、文学爱好者倾斜。”李骏虎表示,未来省作协将继续创新机制,办好山西作家高研班、名家工作室、各项学习采风活动,并坚持通过《山西文学》《黄河》的“直通车”制度,从基层不断发现和培育新的文学人才。
从赵树理、马烽等“山药蛋派”文学前辈手中接过旗帜,到“晋军崛起”的辉煌,再到如今“新时代文学晋旅”的中青年集群,山西文学的血脉始终在传承中创新,在坚守中拓展,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学新篇章。
本报记者康少琼
本栏图片由本报通讯员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