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冬闲农不闲”已成为大同市各乡村随处可见的场景,农闲时期已成为农民知识技能的充电期、农业发展的蓄力期。2025年以来,大同市各县区积极开展高素质农民素养培训,全力提升生产技术技能、产业发展能力,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和活力源泉。
聚焦春耕备耕、产业技能提升和乡村治理,一系列高素质农民素养培训覆盖种养加劳动者、返乡群体及基层干部等人群,实现从传统种养到全链条培育、从单一主品到多元精品、从课堂教室到田间地头、从一产主导到多产融合转变。
阳高县农业农村局近日组织开展玉米高产高效行动项目培训会暨现场观摩活动。全县30余名种植大户、农村合作社代表齐聚一堂,学习玉米密植栽培等内容。
现场,受邀专家结合阳高县玉米种植实际情况,为参训人员深入讲解水肥一体、籽粒直收、膜下滴灌等关键技术要点,细致解读了相关产业政策导向,通过典型案例剖析,帮助参训人员直观理解技术应用场景与实操技巧,提升他们的知识技能水平。

活动现场。
结合黄花、小杂粮、设施蔬菜等当地产业和农民需求,云州区开展分类培训,包括农业经理人、返乡创业者、种养加能手等类别,培训形式多样,涵盖集中授课、案例教学、现场观摩等,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建立了以职业中专、就业训练中心为主体的培训体系,并出台技能评价标准,对学员进行分级考核。
此外,大同市农业农村局推出《云尚农技大讲堂》等线上课程,方便农民学习现代农业技术;大同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组织专家深入基层,提供技术指导并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云冈区利用农闲时节开展冬季农技培训,将“冬闲”变为“冬学”,为农民提供知识技能充电的机会,结合当地农业产业特色,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培训。培训形式包括集中授课、案例教学、现场观摩等。针对玉米、高粱、谷子等本地主打作物,专家在培训中详细讲解了筛选优良品种的方法和栽培要点。
此外,云冈区还积极推广信息化、智能化农业装备,有效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其中杨家窑村通过数字化转型,直播基地上半年销售收入达80万元。(马静波 丁宏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