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金秋送爽时 共赴晋中怡然之旅
王家孝心豆腐
王家扣碗烧肉豆腐
当秋风轻柔拂过,国庆佳节的盈盈喜意也悄然飘至。晋中这座魅力之城,正以“怡然见晋中”这一城市文旅形象为笔,在时光的画卷上精心描绘,勾勒出一幅令人心醉神迷的假日盛景,诚邀五湖四海的游客共赴这场身心皆畅的文化盛宴。
晋中,东倚太行山,西傍汾河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旅资源丰富多样,先后荣获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等诸多全国性品牌与荣誉。这座城市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既承载着大院文化、票号文化等晋商文化的辉煌过往,又刻画着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云竹湖水碧波荡漾,太行太岳山麓层峦叠翠,让人沉醉其中,乐享“怡然”的生态之美。
2024年8月13日,晋中市委、市政府依托现有的知名景区,将周边景点有机串联,重点打造“怡然见晋中”城市文旅形象,把文旅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民生幸福产业。
“怡然”,是休闲、慢游、细品;“见”,跨越山水,只为遇见;“怡然见晋中”,就是要让广大游客知道晋中、了解晋中、爱上晋中、常来晋中。
当2025年国庆长假邂逅中秋佳节,晋中以“怡然”为魂,匠心打造了一场丰富多彩的文旅盛宴。漫步在榆次老城,时光仿佛放慢了脚步,让人尽情品味慢生活的惬意;徜徉于太谷田园,芬芳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带您领略农耕文化的浪漫;在寿阳潇河岸边露营,仰望浩瀚星空,感受宇宙的浩瀚与自身的渺小;于左权写生基地挥毫泼墨,捕捉自然的灵感,让心灵得到艺术的滋养。
从舌尖上的榆次桃花面、平遥碗脱 ,到和顺“牛郎织女”文化园的浪漫邂逅……晋中以“全域消费链”满足您对高品质出游的所有想象。无论您是亲子同游、情侣结伴,还是独行寻趣,这里都能为您寻得一方属于自己的“怡然”天地。
金秋时节,晋中处处皆景,步步含情。让我们暂别都市的喧嚣,走进这片“怡然”之地,在历史的长河中触摸文化的温度,在山水之间尽享身心的放松。国庆假期,晋中翘首以盼,等您共赴一场说走就走的“怡然”之旅!(张凯鹏)
“怡然见晋中”灵石篇:灵秀山水 石韵悠长
美景
灵石,这座因石而名、因石而灵的全国唯一以陨石命名的县城,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华夏大地。相传“灵石”是女娲补天剩下的炼石,大禹治水时在此“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自隋朝置县,1400多年的历史在此沉淀出厚重的文化底蕴。
到灵石旅游,王家大院是必打卡的景区。走进大院,漫步在石板路上,脚下发出的清脆声响,好似历史的脚步声在耳边回荡。大院里,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随处可见,每一处都栩栩如生,花鸟鱼虫仿佛跃然眼前,人物故事也鲜活灵动。这些雕刻艺术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让人不禁感叹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与无穷智慧,仿佛看到他们手持刻刀,精心雕琢的模样。
红崖峡谷景区,国家4A级景区,是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十大景区之一。这里森林覆盖率达96.84%以上,享有“山西绿宝石、天然大氧吧”的美誉。当历经艰辛登上景区最高峰牛角鞍(海拔2566.6米、太岳山之巅、晋中市第一高峰)时,眼前美景令人震撼。连绵的山脉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仿佛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石膏山国家森林公园,与介休绵山、沁源灵空山鼎足而立,是一处综合性景区。它依托山体、河流、森林等自然生态资源,集生态休闲度假、宗教文化、红色教育等于一体。
介山风景区,别具特色。它北依红崖峡谷,西临王家大院,形成灵石旅游“金三角”组合,位于晋商民俗文化旅游带,是华夏忠孝文化发源地。景区以介林为主,分为介庙、介墓、忠孝广场和碑林四部分,诉说着忠孝文化的源远流长。
好物
灵石文创产业蓬勃发展,精品频现。
“辈辈封侯”石雕,堪称巧夺天工。作品构图疏密有致,刀法细腻流畅,既彰显了传统祥瑞文化的深邃内涵,又以精湛工艺赋予石雕鲜活生命力,兼具民俗寓意与艺术收藏价值。
“鱼跃龙门”冰箱贴,“鱼跃龙门”乃中国古典神话精粹,“鱼跃龙门”冰箱贴是到王家大院旅游必选的文创产品之一。
仿乌木折扇,以寓意吉祥的柿子和神龙作为主要视觉元素,尽显东方美学韵味。扇面上,圆润饱满的柿子色泽鲜艳,“柿”与 “事”谐音,传递着事事如意的美好祝福。
这些文创产品融合地方特色,不仅是故事的载体,更是可带走的风景。
美食
灵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不仅承载着厚重的过往,更孕育出令人垂涎的美食文化。
油糕,便是灵石风味小吃里的“明星”。它是灵石人过节、待客、婚丧喜宴及祭奠神灵时的必备佳肴。传统油糕制作方法历史悠久,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还衍生出米面糕和白面糕两种类别,丰富了人们的味蕾体验。
油河捞,口感筋道,浓郁汤汁顺着喉咙流下,暖身又暖心。
王家豆腐宴,以豆腐为主料,经煎、炒、烹、炸等多样烹饪,将豆腐的鲜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灵石传统八大碗,更是集荤素搭配之妙,色香味俱全,每一道菜都蕴含着灵石人对美食的执着与热爱。
走进灵石,就如同开启一场美食之旅,让味蕾在这独特风味中尽情沉醉。(张凯鹏)
“怡然见晋中”介休篇:三贤故里 人文胜境
美景
介休,因春秋时期晋国名臣介子推休逝于此而得名,是“三贤故里”,史出介子推、郭林宗、文彦博三位贤士。我国最大的纪念性人文节日“寒食清明节”也发源于此,文化源远流长,名胜古迹众多。
张壁古堡,始建于北朝十六国时期,背靠绵山,三面环沟,占地虽小,却浓缩了1600年的军事、宗教与农耕文明。地上堡墙由夯土构筑,千年地道纵横交错,堡内现存隋唐里坊格局、宋金庙宇、元代戏台、明清民居等多元建筑,堪称“中国北方古村落的活化石”。在这里,游人可体验传统手工艺、扎染、泥塑等,感受古人的智慧与匠心。
绵山风景区,绵山又名介山,因介子推携母隐居被焚于此而得名,早在北魏就有寺庙建筑,唐初已具规模。景区建筑群风格多样,集华夏古今之精华,宗教建筑、园林建筑、古留遗迹建筑交相辉映,宛如一座古建筑博物院。这里14个大景点、360余个小景点,人文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让人流连忘返。
虹霁寺,位于介休市义棠镇,始建于唐贞观十三年,历经多次重修复修。寺内古塔高耸,八角九层楼阁式砖塔独具特色,塔身磨砖砌筑,上有琉璃塔顶,下有浮雕莲花石座,见证着岁月的沧桑变迁。
后土庙,是一处保存较完整的全真道教古建筑群,包括8座庙宇,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内建筑风格独特,三清楼集殿、台、楼三位一体,是明清楼阁式建筑典范;琉璃屋顶五彩斑斓,被誉为“三晋琉璃艺术博物馆”。殿内千余尊明代彩塑,承袭宋元风韵,是罕见的道教彩塑艺术宝库。
好物
在介休,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意碰撞出令人惊艳的文创火花。
恒瑞制香,传承“全料香”古法,精选36味中药材,经43道工序精制而成,让药香融入日常。芝馨昌香房则以“雅香”闻名,自清代康熙年间便以“加料法”等工艺调制木樨香、清帷静眠香等传世香品。如今,其创新推出车载香挂、手机香饰等文创产品,将晋商文化与现代审美结合,让千年香韵焕发新生。
介休琉璃,更是“国之瑰宝”,以孔雀蓝、黄绿釉为特色。从后土庙的麒麟影壁到张壁古堡的琉璃碑,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匠人对色彩与造型的极致追求。近年来,琉璃冰箱贴、獬豸摆件等文创产品走红,让古老技艺走进年轻人生活。
美食
介休,以独特的美食文化吸引着八方食客。
面食特色鲜明,切溜子,手工面条筋道爽滑,淋上老陈醋,酸香直击灵魂。担担面,细面卧于香汤,花生芽菜点缀,麻辣滋味瞬间唤醒味蕾。甩旦旦,筋道面条裹满浓酱,葱香爽脆,一口就上头,张壁七彩甩旦旦更是将蔬菜汁融入面团,色彩斑斓如古堡四季,美得让人舍不得下口。蘸片子,面片裹满秘制蘸料,酸辣过瘾。河捞面,浇上肉卤,嗦面声此起彼伏。莜面栲栳栳,卷成小卷,香得让人想舔盘。
特色小吃也不容错过。非遗花馍,造型逼真,颜值爆表。贯馅糖,以非遗手艺制作,琥珀糖稀裹满核桃芝麻,甜而不腻。泡泡油糕,外皮酥脆,“爆浆”内馅香甜软糯。
还有古堡行军长桌宴,复刻张壁古堡军事文化,菜品扎实风味浓厚,一口便能感受古军寨的豪迈与厚重。(张颖)
“怡然见晋中”平遥篇:千年古城 大美平遥
美景
平遥古城,一座“活”了2800多年的县城。整座城池宛如一只向南爬行的乌龟,因此得名“龟城”。古城整体布局遵从八卦方位,由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蚰蜒巷精心编织成一幅生动的八卦图案 ,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古城里,城墙、店铺、街道、寺庙、民居共同构成一个庞大而有序的建筑群。
日昇昌票号,中国第一家票号,中国现代银行的开山鼻祖。站在这里,仿佛能看到当年票号里忙碌的景象,账房先生熟练地拨弄着算盘,客商们进进出出,一派繁荣。
协同庆钱庄博物馆,以地下金库和金库正中的盘龙柱闻名遐迩。
平遥县衙,坐落于古城中心,始建于北魏,坐北朝南的轴对称布局,庄严肃穆。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古代官府的建筑风格,可以想象当年县老爷在此审案、办公的场景。
城隍庙,地处古城内城隍庙街中段,是一座道教庙观,前后四进院落,“前朝后寝”的特色鲜明,可以感受到道家文化的神秘与深邃。
若想领略佛教艺术的魅力,可到城郊西南6公里处的双林寺。这里被誉为“东方彩塑艺术宝库”,寺内每一尊彩塑都精美绝伦、栩栩如生,让人叹为观止。城东北12公里处的镇国寺,是全国罕见的五代建筑,寺内万佛殿为五代时期遗物,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平遥县还有许多充满现代活力的休闲娱乐场所。在距离古城3.5公里的岳壁乡,平遥源欢乐谷成为游客休闲娱乐、健身打卡的热门之地。西源祠村的非遗小镇,探索出一条“非遗+旅游”的乡村振兴新路径。梁村的稻田公园,风景怡人,大片的水稻田宛如绿色海洋,金黄的葵花镶嵌其间,微风拂过稻浪翻滚,让秋日的大地化作一幅美丽画卷。东泉镇水磨头村,民居错落有致,山水交相辉映,吸引着无数游客来此寻觅“诗和远方”。
好物
漫步古城街巷,若想寻一份承载古城记忆的伴手礼,那可别错过这些宝藏好物!
推光漆器,我国四大漆器之一,工艺复杂,制作精良,漆面光亮如镜,凝聚了匠人的心血与智慧,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收藏价值。
银韦陀摆件,以平遥双林寺雕塑文化为基础,通过创意设计,将鲜明的古城风貌植入到文创产品中,更全面、更多元、更有力地展示了平遥古城深厚的文化魅力。
故宫文创平遥礼物——平遥红彩妆,将晋商女性形象与木棉花结合在一起,并提炼晋商传统文化元素,希望晋商女性的精神和文化可以感染更多年轻人,寓意美好。
美食
走进平遥,一场美食盛宴正等你来赴约!
源于西汉文景时期的平遥牛肉,选料严谨,制作工艺独特,历经腌、卤、炖、焖,肉质鲜嫩,色泽红润,一口下去,醇香在舌尖绽放,让人回味无穷。平遥牛肉自明代中期起便随晋商“货通天下”,成为平遥的闪亮名片。
碗脱,以白面为原料,加水搅拌成面糊,上笼蒸制而成。成品色泽淡黄,质地细腻,口感滑嫩筋道,可搭配辣椒油、醋、蒜泥等调料,味酸辣可口。
金黄色的油茶面,散发着浓郁香气,加入坚果炒制,口感醇厚。莜面栲栳栳,经开水和制,手工推卷而成,形状像蜂窝,蒸熟后麦香浓郁、筋道爽口。油花花,造型精美,口感酥脆,或咸香或微甜,每一种造型都藏着独特寓意。(武玲芳)
“怡然见晋中”祁县篇:昭馀古韵 茶道遗香
美景
祁县,古称“昭馀”,因“昭馀祁泽薮”而得名,是一座有着2500余年历史的古城。这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晋商文化和万里茶道的发源地,享有“中国玻璃器皿之都”的美誉。
祁县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时期,晋顷公十二年(前514年)建县。这片土地人杰地灵,曾孕育了王允、王维、温庭筠等200多位政治家、文学家和诗人。
作为晋商故里,祁县在明清时期商业繁荣,晋商大院林立,票号遍布全国,实现了“汇通天下”的辉煌。漫步祁县,历史触手可及。昭馀古城,青石板路蜿蜒纵横,明清时期的晋商大院林立其间。乔家大院,以“囍”字形布局和精湛的“三雕”工艺(木雕、砖雕、石雕)闻名,被誉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渠家大院,以“明”字格局和无砖不雕的细节,展现晋商生活的雅致与智慧。这些院落是生动的晋商文化教科书,让我们得以一窥当年晋商的智慧。
自然生态与人文底蕴在此和谐共生。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如一条绿色丝带贯穿县城,河畔仿古亭台、木质栈桥与粼粼波光相映成趣,成为市民休闲与生态体验的胜地。而红海玻璃文化园则颠覆传统印象,将工业与艺术完美融合,人工吹制玻璃技艺在此传承,晶莹剔透的器皿远销全球。此外,罗贯中纪念馆、王维水墨诗国小镇等,也是游客的心之所往。
祁县的魅力,藏在乔家大院的飞檐斗拱里,流淌在渠家大院的百年故事中,荡漾于昌源河湿地的碧波之间,闪耀在红海玻璃园的晶莹光影下。
美食
在祁县,美食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深厚历史文化的载体。
“八碗八碟”,祁县传统筵席佳肴,用料讲究、配料精辟、制作工艺独特,八碗热菜采用烧、熬、炸、烹、炖、蒸等多种技法,八碟冷盘荤素搭配,堪称北方礼仪宴席的活化石。
祁县酥梨,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果形端正、洁白透黄、皮薄肉细、香甜酥脆,被誉为“果中一绝,梨之上品”,具有生津润肺之效。
贾令熏肉,百年传承,精选猪肉以17味中药材腌制,色泽棕红,肥而不腻,是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味觉传奇。
六曲香酒,以“清香纯正、绵软回甜”闻名,融合汾酒工艺与本地麸曲技术,成就“南有五粮液,北有六曲香”的美誉。
这些地标美食共同构成了祁县深厚的味觉图景,令人回味无穷。
好物
祁县好物,匠心独运。祁县玻璃器皿,产品涵盖茶具、酒具、工艺品等数千品种,其中人工吹制高脚杯占全国产量80%以上,以晶莹剔透、造型优雅、工艺精湛而备受青睐。匠人们秉承百年吹制技艺,融合现代美学,打造出蛇形醒酒器、水晶金箔酒具等产品,每一件皆为艺术珍品。
祁县还孕育了丰富的民间艺术,剪纸、泥塑等非遗产品韵味独特,深受人们喜爱。
文创产品同样别具一格,乔家大院特色建筑章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游客盖章打卡。祁县本地特色产业玻璃器皿与文创相结合制作的高脚杯套色章以及晋商大院主题冰箱贴、乔家香囊等文创伴手礼深受游客青睐。更有以积木潮玩形式创新再现乔家大院建筑风貌,令人耳目一新。(李娟)
“怡然见晋中”太谷篇:
美景
太谷,一座被誉为“中国华尔街”的千年古城。这里曾是晋商纵横欧亚的金融中枢,如今仍以精湛的手工技艺和独特的风物美食延续着历史的辉煌。
太谷的风景,不在山水之险,而在人文之盛。走进这座古城,仿佛步入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鼓楼,巍然矗立于城中心,四向门洞与十字街相通,登楼远眺,青砖灰瓦的明清院落错落有致,“四街八井七十二巷”的古城肌理尽收眼底。这里曾是晋商票号的聚集地,志成信、祥记公司、正心裕钱庄等旧址静立街旁,默诉着昔日的金融传奇。
曹家大院(三多堂),这座占地1万余平方米的城堡式院落,以“寿”字形布局,277间房屋雕梁画栋,铭刻着曹家“纵横欧亚九千里,称雄商界五百年”的辉煌。院中法国进贡的“金火车头钟”,见证着昔日“富可敌国”的盛景。
孔祥熙宅园,融合北方民居的厚重与南方园林的灵秀,六院二园中27栋房屋错落有致,成为南北建筑艺术交融的实物典范。
此外,太谷的田园风光同样引人入胜。凤凰山森林公园红叶漫山,绿美农林苗圃成景。如燕酒庄的葡萄园沿北纬37度铺展,酿出醇香氤氲。东谷温泉康养小镇的窑洞私汤与农耕体验,诠释着现代田园生活的诗意。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皆在诉说着历史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好物
太谷好物,是技艺与文化的双重结晶。
失蜡法铸铜技艺,穿越2000年时光,至今仍熠熠生辉。从杜福堂初习古法,到杜大明还原秘技,再到杜联芳推陈出新,直至杜渊将3D打印、CNC雕刻融入传统,四代匠人让铜器从佛像神坛走入现代生活。
蛋雕与葫芦雕刻,是指尖上的微缩艺术。蛋雕,以刀为笔,在薄脆壳上勾勒世间万象,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赞歌。杨氏烙彩葫芦,以火为墨,经打稿、初烙、出细、刮白、上彩等十几道工序,将花鸟虫鱼绘于匏上,传承五世而不衰。
太谷非遗馆中,景泰蓝掐丝珐琅流光溢彩,晋派砖雕古朴雄浑,麦秆画以天然光泽摹刻天地万物,荣获联合国“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广誉远中医药博物馆则以“龟龄集”“定坤丹”等宫廷秘药,诠释着“中医药活化石”的百年坚守。
美食
太谷的美食,根植于晋商文化的富庶与包容。
太谷饼,以香、酥、绵、软闻名,甜而不腻,酥而不碎,传说曾是慈禧太后的宫廷贡品。
卷卷,蛋皮包裹肉馅,切片后或冷食清爽,或煎炸香浓,佐以山西陈醋,鲜香迸发。
泡泡糕,以形取胜,表面气泡高10毫米,远观如蘑菇云霞,入口外酥内糯、甜润不腻。
寻常食材亦能化腐朽为神奇。菜疙瘩,以豆角、菠菜等时蔬裹面蒸制,蘸西红柿酱或酸甜辣麻汁,朴实中见真味。水灌肠,以荞麦面制成,灰白透明,软韧弹牙,夏能清热,冬可去火,是街头巷尾最亲切的风味。而“八碟八碗”的宴席规制,更将太谷人对饮食礼仪的讲究体现得淋漓尽致——菜品摆放、上菜顺序皆有定式,卷卷与水灌肠皆为席间亮点,传承着晋商待客的隆重与匠心。(史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