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在新闻现场】摔跤吧,少年!
挠羊赛场上,少年跤手们奋勇争锋。陈晓平摄
9月13日,华灯初上,忻州古城北广场中央被照得雪亮——一场挠羊赛在此铿锵开锣,来自忻府区、原平市、定襄县的45名少年陆续登场,用力量与技艺点燃了跤乡的夜晚。
挠羊赛是流行于忻州市一带的民间摔跤活动。没有年龄、性别、体重、时间限制,不穿专业跤衣,跤手以单场淘汰车轮战上场,除双脚外,身体任何部位触地即判负。唯有连续摔倒六名对手的佼佼者,才能摘得“挠羊汉”的桂冠。2008年,挠羊赛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跤场中央,14岁的张炡杨一登场便成了焦点。面对身材格外高壮的对手,稚气未脱的张炡杨却毫无惧色,弓背踏步,张开手臂,凌厉的目光紧盯对手,不断试探、前压,伺机锁住对方臂膀。缠斗胶着之际,对手猛然发力想把他凌空抱起,就在众人凝神屏息的瞬间,张炡杨腰腹如弓弦般骤然绷紧,一个干脆利落的借力翻身——“嘭!”两人先后倒在地上。
“破了!”场外解说与观众一起欢呼起来,对手势如破竹的四连胜就此终结。张炡杨起身不忘拉起对手,两个满身汗水的少年相视一笑,随即开启了属于张炡杨的守擂时间。
“注意边线!步子扎稳!”跤场边,定襄队带队教练兰奋亭嘶哑的声音穿过鼎沸人声,目光紧紧追随着台上跳跃腾挪的身影。灯光下,少年额角的汗珠甩出晶莹弧线,小小的身躯爆发出惊人韧劲,拿下了当晚第一个“挠羊汉”称号。
夜色渐深,气氛愈加热烈。扎好马尾、跃上擂台,与男选手交锋的16岁小将王芝欣毫不逊色,双方势均力敌,角力长达十分钟,直至加时环节,体力接近极限的王芝欣在缠斗中失手被扳倒在地,人海中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与鼓励。
“姐姐真棒!”场边的小观众踮着脚尖,激动得满脸通红,仿佛自己正置身于那聚光灯下。一位年轻的父亲将孩子举过肩头,高声说道:“瞧!这就是咱忻州儿女的筋骨!”
少年们的每一次扑跌、腾挪,总能引来山呼海啸般的呐喊。“成年人的比赛大多讲求技术技巧和心理博弈,而‘娃娃跤’往往简单干脆,别看手法稚嫩,那股冲劲、闯劲恰恰是看点所在。”原平队带队教练王心宝说。
在跤乡忻州,看摔跤、练摔跤是融入血脉的民间传统,更是曾涌现出高书文、张毛清、崔富海等众多为国争光的跤坛功臣。王心宝就是从“娃娃跤”赛场上走出的全省摔跤冠军,如今作为原平市云水中学的体育教师,毅然接下了传承的使命。“学校专门开设摔跤特色体育课,不仅是为竞赛储备人才,更是要培养孩子们直面挫折的精神,要在每次摔倒后都有爬起来的勇气。”王心宝带着孩子们走出校园,走上擂台磨砺锋芒,在今年的山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资格赛上,学校培养的摔跤健儿更是全部晋级。
子夜将近,广场上的射灯次第熄灭,古城的喧嚣渐渐散去,唯有几盏路灯投下暖光。几个意犹未尽的少年仍在兴奋地复盘,清脆的笑语在清凉夜风中碰撞,汗湿的衣衫紧贴着尚未宽阔的脊背,影子在青石板上跳跃、拉长,仿佛是跤乡的昨日和明天在紧紧相拥。
薛志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