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清:从“矿三代”到技能大师-新华网
新华网 > 正文
2025 09/12 08:34:14
来源:山西日报

杨清:从“矿三代”到技能大师

字体:

  原标题:【铸牢对党忠诚 争做三晋先锋】杨清:从“矿三代”到技能大师

 杨清(右一)为大家讲解设备构造。本报通讯员摄

  杨清的童年记忆中,总飘着一点淡淡的煤尘与机油混合的独特气息。

  杨清,今年34岁,是华阳集团一矿调度室皮带三队副队长,一个从太行山脉深处走出的“矿三代”。

  “爷爷就是煤矿工人,我爸也是在矿上干了一辈子机电。”杨清向记者讲述着他与矿山、机电结缘的故事,受父亲的影响,杨清很小就接触了电工知识,10岁那年杨清在家“瞎捣鼓”时,竟奇迹般地让一台报废的台灯重新亮起来,从那时起机电的种子在他心中悄然萌芽,长大后他报考了井下机电专业。

  2010年,杨清成为了一名矿山电工。从刚入职跟着师傅学习起,杨清就每天随身带着一个笔记本,详细记录他接触到的设备维修情况,仔细研究分析,不懂的请教专业人员或查阅相关资料,寻找最佳解决方法。他坚持干中学、学中干,只为能快速准确判断设备故障,做到“手到病除”。

  “咱电工下井维修,腰里总是挂着‘五大件’,走起路来叮当作响。”杨清向记者介绍着平时的工作,“工作面上的工人们远远听到这‘叮当声’,就知道电工来了,马上就能修好机器恢复生产了。”

  漆黑的巷道里,杨清看不清工友们的面庞,却能感受到一盏盏头灯下大伙信任的目光、一张张乌黑面庞下大伙热忱的期盼,也能感受到自己肩头沉沉的责任。

  很快,杨清就成了矿上小有名气的技术能手。

  一次,井下工作面刮板输送机开关突然无法启动,严重影响当班生产进度。调度联系电工到现场处理故障,但忙碌两三个小时,依旧没能解决问题。如果联系外地的生产厂家,他们最快也需要六七个小时才能到达。无奈之下,只能喊来休假在家伺候妻子坐月子的杨清。杨清接到任务后,立刻赶到现场,仔细测量每个电气回路,最终发现是先导回路的二极管被击穿,不到40分钟便让设备恢复了正常。

  杨清的师傅武良仲对他更是赞不绝口:“这孩子干什么都很用心,爱琢磨、爱学习。”

  结合多年来井下一线的实践经验,杨清总结出煤矿电气设备事故处理“问、想、看、查、试、总”六步法,累计处理井下电气事故1000余起,成了行走的“百科全书”和“维修指南”,为企业节省成本865.69万元,对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交流变频器提出12条改进建议,使高科技变频器故障率减少30.65%。

  “杨清技能大师工作室”挂牌成立以来,杨清主动做好学员日常传帮带工作,累计开展现场带徒1321场。2022年11月,“杨清技能大师工作室”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评为“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他带领综采电钳工精英班学员开展日常训练和竞赛,3名学员在省赛、国赛中摘金夺银,实现了薪火相传、技能传承。

  “机电的学问很深,也非常有意思,每次成功处理设备故障,我都非常开心,因为觉得自己又进步了,也因为对企业、矿山出了一份力。”杨清说。

  从初入职场到技术“大拿”,参加工作15年,杨清在技术创新上也成果颇丰,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表技术论文2篇,解决了全国煤炭系统支撑装置稳定性差、皮带机头人工收集和清理浮煤作业空间狭小等难题,将煤巷两帮连网速度由30分钟压缩至10分钟内,人工效率提升66.7%;成功研发煤矿皮带运输应急系统,生产效率从38.11%提高至95.68%;先后改造变频开关、高压开关、馈电开关、启动器照明保护设备等,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023年,在“华阳杯”第十五届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杨清与来自全国煤炭行业64家煤炭企业的446名选手展开激烈角逐。比赛中,他以最短的时间排除了3处故障,以“零失误”的表现获得第十五届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综采维修电工特等奖。

  从捣鼓家电的懵懂少年,到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手握17项省部级以上荣誉的技术人才,参加工作以来,杨清用15年光阴在黑色岩层间刻下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精神坐标。

  本报记者苏晓晨

【纠错】 【责任编辑: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