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9月21日,2025太马在五一广场鸣枪起跑
9月10日下午,九牛牧业·2025太原马拉松在滨河体育中心召开赛前新闻发布会。9月21日7:30,赛事将在五一广场鸣枪起跑,4万名跑者参加全程、半程、健康跑和欢乐跑4个项目的比赛。
赛道优化、混编出发,助力选手创造好成绩
2025太马在去年赛道大调整的基础上,再次进行优化升级。起点由太原火车站调整至五一广场,选手集结将更加便捷高效、安全顺畅。发令起跑后,从宽阔平直的迎泽大街出发,将大幅提升出发的流畅度与仪式感。马拉松及半程马拉松延续迎泽大街衔接滨河东西路的经典赛道,马拉松路线取消祥云桥“心碎绕行”路段及终点前折返,助力选手保持奔跑节奏,充分发挥竞技水平,力争创造佳绩。
今年赛事延续全半程按配速混编集结、分枪发令的出发机制,让配速相当的选手一同出发,更利于选手创造成绩。全半程共设置10个集结区,健康跑2个集结区,欢乐跑1个集结区。分四枪发令,每枪间隔10分钟。第一枪为7:30,精英集结区和A、B、C、D区选手出发,第二枪7:40,E、F、G区选手出发,第三枪7:50,J、K、L区选手出发,第四枪8:00,为健康跑和欢乐跑的选手出发。
高水平选手云集,“破三”礼静候勇士
作为世界田联金标赛事,2025太马吸引了国内外56名精英运动员参赛。其中,有10名金标运动员及21位精英标运动员。更加令人兴奋的是,精英选手中有17位男子选手、6位女子选手,个人历史最好成绩优于太马的马拉松赛会纪录,这为刷新太马赛会纪录提供了更多可能。
为了致敬敢于拼搏的马拉松精神,今年太马首次设置了“破三礼”,为马拉松项目中突破3小时的选手颁发“破叁”勋章,这份荣耀值得拥有。从报名情况看,在今年中签的马拉松选手中,有1675位选手近两年最好成绩在3小时以内,“破叁”勋章在终点静候破三勇士。
赛前赛后出行,“贴心服务”全程相伴
为方便选手出行,比赛日当天地铁1号线、2号线的第一班列车将在早上5:30发车,6点即可抵达在起点附近的五一广场站和大南门站。完赛后,所有选手将享受贴心的公交接驳服务:全半程终点两条公交专线。线路1:晋阳湖国际会展中心—长风街地铁站—太原站,线路2:为晋阳湖国际会展中心—长风街地铁站—太原南站,方便远道而来的选手快速返程或返回起点,满足选手不同的出行规划。健康跑、欢乐跑的终点接驳线路为:山西博物院—府西街地铁口—太原站。同时,在起终点附近设置了共230名问询志愿者,为选手提供便捷的问询服务。
今年太马广泛运用智能科技,联合高德地图推出一键导航参赛系统,从存衣集结到完赛离场,助力选手轻松导航、无忧参赛。为全半程选手专属定制AI短视频,完赛2小时内,选手就能欣赏自己的太马专属“纪录片”。
更值一提的是,今年将首次为欢乐跑、健康跑组别增设完赛奖牌,与马拉松和半程马拉松同款不同色的生肖奖牌,将为全体跑友带来太马的专属记忆和独特温暖。
文体旅融合,全方位感受太马的慷慨与热情
组委会将为参赛选手提供更加丰富的参赛物资,除号码布、参赛服等竞赛物资外,全半程选手将能领取到包含燕窝粥、山西老陈醋、平遥牛肉、月饼等在内的美食大礼包,让选手带走属于太马的味觉记忆。
此外,9月18日至9月24日,无论中签与否,所有报名太马的跑友均可以凭报名信息和本人身份证件预约免费游览晋祠博物馆、天龙山博物馆、双塔博物馆、龙山石窟博物馆、崛围山博物馆(窦大夫祠、净因寺、多福寺)、太原动物园、太原碑林公园、太原古县城八大景区各一次,感受独属于太原的这份温暖和热情。游览预约通道将于9月17日正式开启。
央视直播、线上赛、机器人欢乐跑,多维度赋能太马品牌
继去年之后,2025太马将再次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体育频道进行全程现场直播,向全国及全球观众展示太原锦绣风光和马拉松运动员的卓越风采。赛事还将继续完整覆盖新媒体直播领域,在新华现场云、爱奇艺、优酷等20余个互联网直播平台进行同步直播。通过多层次宣传报道,让更多热爱奔跑的朋友感受太马的温度和热情,持续扩大锦绣太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为弥补未中签选手的遗憾,赛事携手高德地图特别推出太马线上赛。9月28日前,选手可通过线上参赛的方式赢取线下赛“同款”奖牌,为这份云端参与赋予十足仪式感。此外,在今年的太马中,“科技赋能太马,人机共享快乐”变成现实。9月20日下午3点,在晋阳湖公园将举行2025太原人形机器人欢乐跑比赛,比赛从桃花岛出发,终点为庆典广场,全程约5公里,人形机器人选手将悉数亮相赛场,以独有的科技魅力率先为2025太马赛事暖场造势。
太原马拉松赛创办于2010年,已成功举办十五届,吸引了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超过62万人次(含线上赛)参与其中,是世界田联认证的金标赛事、中国田协认证的A1类赛事,在国内马拉松中属于标杆赛事之一。
2025太原马拉松赛由山西省体育局、太原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田径协会认证,山西省田径协会、太原市体育局承办,开承体育运营,山西省、太原市各相关单位协办。(周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