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用‘太行奶娘’的精神排好《太行奶娘》。”导演杨梅这样要求非专业出身的演员们。这种精神,源自太行山深处一个庞大的群体——“奶娘”。 八十多年后的今天,这部凝结“太行奶娘”精神的作品,让观众在泪水中读懂那份烽火中的军民鱼水情。
新华网:你在采风过程中接触过哪些真实的“奶娘”故事?哪一个细节最让你震撼?
杨梅:我们排练歌舞剧《太行奶娘》时,去了郭金梅的家里。老人年事已高,她坐在我的旁边,手撑着床板,我赶紧过去让她靠在我的肩上。这么瘦弱的一个女子,却扛起了大爱无边的诺言,那一瞬间我很激动。
因为她不是个体,“太行奶娘”是个群体。用今天的话来讲述,她们无私地喂养革命战士的后代。奶水先紧着战士的后代吃,自己的孩子吃点野菜汤。所以邓朴方后来回家乡,抱着奶娘泣不成声,这是喂养之恩。
新华网:80年后的今天,回望抗战历史,你认为《太行奶娘》传递的精神对当下有何现实意义?最希望今天的观众从剧中“带走”什么?
杨梅:孟子说“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觉得这句话是对“太行奶娘”这个故事最好的诠释。看完演出的观众都是泪流满面,激动不已,迟迟不愿意离开剧场,我认为一定是戏里的某种感情打动了他们。
因为演员们是左权县的老百姓,没有上过专业的学校,他们只会唱开花调、跳小花戏。每次排练的时候,我都跟他们说,要用“太行奶娘”的精神排好《太行奶娘》,这部戏融入了我们所有演职人员的心血。
我们现在的人不能忘却80年前所遭受的这一切苦难。假如没有战争,这些孩子都是自己父母亲喂养的。我觉得观众可以意识到和平是多么珍贵。
【纠错】 【责任编辑:赵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