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同市天镇县高科技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园摒弃传统的土壤种植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无土栽培技术、智能水肥一体化管理以及物联网等智能化管理模式,让科技赋能农业发展更为具象化。
智慧平台,让农业生产更高效、更智能
走进示范园数据大厅,天镇县农业云平台上的实时大棚监测画面和跳动的果蔬实时价格引人注目。“平台具有生产管理、信息服务、农产品溯源等功能。”园区工作人员李晓梦介绍道,“目前,我们已经接入京利育苗基地、京利火龙果种植基地和汇地食用菌种植基地3个本地现代农业种植基地,可以实时检测并发出预警。未来,随着接入农业企业和基地的增多,平台还可以承担数据统计、数据分析、资源统一调度管理、应急指挥和调度等综合管理功能。”
平台上果蔬价格部分接入的是山东寿光平台数据,种类有100多种,代表着这些品类果蔬在全国的实时价格,是果蔬收购商和菜农交易的重要依据。“现在我们正在开发手机小程序和APP,届时,全县菜农都可以在手机上查看果蔬实时价格,并根据价格高低调节果蔬水肥比例,推迟或提前上市时间,增加种植效益。”李晓梦说。
此外,该平台融入了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可通过传感器等设备实时采集大棚内的环境数据,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并将这些数据上传至云平台进行分析处理。一旦发现环境参数异常,平台将立即发送预警信息至管理人员手机,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调整,确保农作物生长在适宜环境中。
目前,天镇县大型合作社、种植基地广泛推广智慧平台运用,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使得农业生产更加精细化、智能化。
优品示范,让农业产品更优质、更畅销
走进1号玻璃大棚,各色的圣女果映入眼帘。“黄色的是金蒂小番茄,青色的是青提3号小番茄,红色的是首尔红小番茄,黑紫色的是黑珍珠小番茄。这些都是我们经过精心选育的优质品种,在当前市场比较受欢迎。”李晓梦说。
据该园区技术总工王庆亮介绍,除了考虑市场欢迎程度,园区也综合考虑当地的土壤、光照等气候特点。目前,全县种植口感类高品质小番茄1200余棚,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尝试种植这些畅销果蔬,同时积极学习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努力提升自家农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
在示范园的带动下,天镇县现代农业产业正在由传统种植向品质种植过渡。
模式展示,让农业发展更新颖、更快速
走进4号玻璃大棚,整棚的双排槽基质栽培模式让人眼前一亮,一株株贝贝南瓜整齐排列。李晓梦介绍说,这种双排槽基质栽培模式是从山东寿光引入,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使得南瓜等作物生长更加均匀。
穿过4号玻璃大棚,步入5号玻璃大棚。“这个棚里有基质栽培、管道栽培、液体栽培和气雾栽培等十余种不同结构的栽培模式。这些栽培模式各具特色,不仅展示了现代农业技术的多样性,也为天镇县及周边地区的种植户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李晓梦说,“今年来示范园参观学习的集体和个人特别多,最多时一天接待过7拨,大家对这些模式都很感兴趣。”
说到建设不同栽培模式的思路,王庆亮表示,示范园希望来参观的农户通过观察和实践,可以了解不同栽培模式的优缺点,从而选择适合自己土地和气候条件的种植方式,搭建一个多模式学习参观的平台,联接起先进技术与种植端的桥梁,从而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据了解,天镇县高科技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园是天镇县立足本地资源禀赋打造的以市场为导向、安全为底线、科技为动力、品牌为引领、标准化生产为抓手的综合示范基地。
在示范园的科技引领、示范带动下,该县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2万亩,水肥一体化、温控等技术在该县大型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及部分种植大户的种植基地得到广泛应用,各种新知识、新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同时,辣椒、小番茄等果蔬种植品类上升至23种。天镇县的现代农业产业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师小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