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拥有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资源。 如何活化这些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在8月2日举行的“晋”享数字 智“绘”未来——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论坛上,新华智云内容总监叶健表示,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将红色文献转化为引人入胜的红色故事,再精准匹配给各行各业的受众群体。
“讲好红色故事的最大难点不是无故事可讲,而是故事太多,难以取舍与呈现。”叶健说,在人工智能时代,随着大模型技术的持续完善,借助科技手段处理海量红色文化数据,从中发现海量关系与故事,再根据受众的兴趣、行业进行精准推荐成为可能。

叶健以《大模型时代 用人工智能讲好红色故事》为题作分享。
在叶健看来,山西积累了很多的红色文化数据,类型包括文学、版画、漫画、歌曲等,涵盖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是重要的文化富矿。
2024年开始,新华智云联手新华社山西分社、新华网山西分公司,率先启动建设全国首个红色文化大脑,从八路军相关文化数据入手,汇聚了数千万字的八路军文献,借助“人工智能+专家审核”的融合方式,将其细化为人、文、地、事、物等维度,再运用人工智能发现数据之间的关联,由此发现更多的红色故事。
“例如,汇聚海量的烈士数据后,我们发现超过85%的武乡籍烈士牺牲时不到30岁,并且高度集中在21岁到25岁,最小的烈士仅有14岁。”叶健介绍说,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数据基础,可以挖掘出很多的故事,并将这些故事分门别类地进行总结和传播,有助于让更多的红色故事被人看到、听到。
2025企业家太阳岛年会于8月2日至4日在哈尔滨举行。作为年会的平行论坛,“晋”享数字 智“绘”未来——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论坛于8月2日同步开展。该论坛由新华社品牌工作办公室和新华社山西分社联合主办,系统展示山西数字赋能多领域发展的创新成果,搭建跨行业、跨区域的交流合作平台,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山西在数字化转型中释放产业优势,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赵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