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交通事故的“生命底线”——山西交通事故救助基金危急时刻撑起“救命伞”-新华网
新华网 > 正文
2025 07/25 15:39:01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守住交通事故的“生命底线”——山西交通事故救助基金危急时刻撑起“救命伞”

字体:

  原标题:守住交通事故的“生命底线”——山西交通事故救助基金危急时刻撑起“救命伞”

  6月24日,在山西省临汾市的五一东路孟庄街十字口发生了一起严重交通事故。驾驶电动车的刘爱珍被机动车撞飞数米远,倒在血泊中,陷入深度昏迷。临汾市尧都区交警大队快速响应,第一时间启动了“预担保、快抢救、后付费”无差别急救绿色通道机制,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救援行动就此展开。

  在此次救助过程中,山西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第一时间介入,绿色通道“预担保”迅速启动,医疗机构零押金入院“快抢救”,确保生命急救畅通无阻。最终,经过长达5个小时的紧张手术,刘爱珍转危为安。

  “像这样的暖心救助可能每天都会在山西上演。”山西省公安厅交通管理总队事故支队支队长张建介绍,2018年,山西印发了《山西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办法》,在全国首创无差别救助模式,将所有道路交通事故伤员,无论责任归属、涉车类型,全部纳入7日全额预担保救治范围,从制度层面为交通事故伤者开辟了一条“生命通道”,实现了让每一位交通事故伤者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山西省将救助基金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省公安厅交管局,实施“财政管资金、交管抓业务,多部门协同”模式,2019年,省政府通过公开招标,在全省26家财险公司中选定中国人寿集团旗下财险公司的山西省分公司作为基金管理人,充分发挥“穿针引线”作用,紧密对接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实现资源整合与流程优化。

  中国人寿财险山西省分公司作为救助基金管理人,是政策落地实施的执行者,除了运用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科学做好基金管理外,在服务方面也不断创新。今年该公司又将服务前移一步,在医院的急诊窗口,设立警医保民生服务站,实现救助服务一窗办,7月份在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打标了173家交通事故无差别急救绿色通道急救医院。

  在实际操作中,联席会议办公室建立起三重保障,确保救助机制高效运行。交警随身携带抢救治疗费垫付通知书,能够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为伤者启动救助流程;“绿色通道”医院设立专职对接人员,负责与交警和救助基金管理部门沟通协调,保障伤者入院后即可“挂账”治疗,无需担心费用问题;遍布全省各地的交通事故社会救助服务站,让救助申请更加便捷高效。

  “交通事故,人命关天。救命是第一位,但又不能让医院承担这个费用的缺口,后续由我们基金管理人来追偿。”中国人寿财险山西省分公司道交救助基金管理办公室负责人王卉说,道交救助基金根据公安交警部门出具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的事故责任比例,向责任方发起追偿。有法律兜底保障,不用担心基金的偿还问题。

  救助基金的追偿工作也在有序推进。每年追偿约7500万元,比例超50%,山西省财政厅每年交强险保费计提额度近7000万元,两项相加基本能覆盖每年的垫付额,使救助基金进入良性循环模式。在追偿机制上,山西创新引入“追偿受托人”,由具有国家相关资质的律师事务所或法律服务机构负责开展超过12个月未足额偿还救助款的追偿工作,有效提高了追偿效率,确保资金回流。2025年上半年全省垫付资金追偿率达54%,较去年同期提高6个百分点。

  如今,交通事故伤者入院即可安心接受治疗,7日内抢救费用由救助基金无差别垫付,危重病例还可申请高达30万元的7日后抢救治疗额度,为伤者的康复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王卉介绍,截至2025年6月底,山西省道交救助基金已累计救助交通事故困难群众23596人次,救助金额超7.16亿元。金融保险机制融入社会治理为山西救助工作注入了新动能。

  山西省道交救助基金政策落地实施运行5年多以来,以人民为中心,抢时间、救生命,为交通事故伤者撑起了一把“生命保护伞”。山西省交通事故死亡率从5.24%降至2.44%,创历史新低。公安部交管局多次编发简报在全国推广、财政部金融司也来电来函进行调研,先后有北京、山东、陕西、海南、新疆、甘肃等省(区、市)基金管理单位来晋交流学习。

  山西创新推出的“预担保、先抢救、后付费”无差别急救模式,在全国已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道交管理范式。这些年,中国人寿财险积极参与山西、山东、陕西、浙江等省份的道交救助基金服务工作,目前已累计垫付资金14.6亿元,追偿7.45亿元,追偿28243起,救助36463人。(记者张磊)

【纠错】 【责任编辑:王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