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科研平台创优看山西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新华网
新华网 > 正文
2025 07/23 08:45:01
来源:山西日报

从三个科研平台创优看山西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字体:

  原标题:【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科技赋能千年国粹 晋药产业焕新升级——从三个科研平台创优看山西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一株小草造福世界、一缕药香跨越古今……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瑰宝,也是我国独具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和宝贵财富。作为实现自主创新极具潜力的领域,中医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持续攀升,正日益成为驱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新引擎。

  山西中医药资源禀赋深厚,素有“北药宝库”美誉,黄芪、党参、连翘等十大晋药资源优势显著,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600万亩,位居全国第四,在我国中医药产业链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近年来,我省高位推动中医药强省战略,深入实施中药资源保护利用、中药工业现代化、中医药科技创新等七大工程,努力将中医药产业打造成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全省中医药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传承创新是实现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所在。近日,我省通报表扬2024年度考核“优秀”的29个省重点实验室和省技术创新中心。中药炮制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经方扶阳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和山西省中药制剂研发技术创新中心位列其中。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助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从这三个中医药科研平台的创优实践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正在为山西中医药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摸清资源“家底” 夯实产业根基

  季夏时节,万物繁盛。山西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内,众多慕名而来的参观者流连忘返,徜徉在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中。灯光映衬下,琳琅满目的药用植物腊叶标本和浸液标本宛如一件件艺术品般美轮美奂。

  “中药标本馆的每件展品都凝聚着我省中药资源普查人员的心血。”7月18日,中药炮制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张朔生教授告诉记者,实验室积极参加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努力摸清山西中药资源“家底”。历时多年的山西省中药资源普查正式工作共完成样地数量3152个,调查一般普查品种1681种,上交实物材料腊叶标本14668份、药材标本1580份、种质标本1153份。

  实验室讲师董虹玲曾赴晋中市平遥县、榆次区等地进行普查。“队员们深入田野村落、山川河谷进行地毯式探查,详细采集药材种类、分布区域、生长环境、蕴藏量等信息,留存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忆起用足迹丈量草木的时光,董虹玲满怀欣慰。

  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晋药资源,实验室先后建立山西省中药资源品种分布信息库、中药标本信息库和中药材栽培数据库等5个数字化信息库。2023年,实验室牵头完成的“山西省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及普查成果数字化建设”项目荣获山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中药资源是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中药资源普查和数字化管理,对中药行业发展的整体决策意义重大。”张朔生说,实验室据此编制了各县(市、区)中药材发展规划,为中药材生产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中药材种植业是“中药生产第一车间”。近年来,我省大力开展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有效提升规范化种植水平,从源头保障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拥抱现代科技 传承千年技艺

  在山西中医药大学和剂书院楼内,时常弥漫着一股独特的草木气息。7月18日下午,中药炮制山西省重点实验室高级实验师孟祥龙正在使用热分析仪器炮制十大晋药之一——山楂。此刻温度显示为200℃,旁边的电脑屏幕上直观显示出这味药材在炮制过程中的热分析曲线。“差一度药性就有微妙变化。”他凝神道。

  中药炮制是中医药独特技艺。药材必须经过水制、火制等加工方法炮制后制得饮片,方可用于中医临床或制剂生产。“炮制去的是毒性,增的是药效。”张朔生深谙炮制之道,他直言,传统炮制技艺主要依靠老药工口传心授,难以标准化、规模化。随着时代变迁,晋产优势药材及饮片的产地加工、炮制、质量控制及评价等技术与方法已趋滞后,且缺乏全链条数字化技术体系,制约了我省中药产业升级。

  “用现代科学讲清楚、说明白中医药学原理机制,是中医药人的重要使命。”孟祥龙介绍,实验室率先采用热分析技术对中药炮制火力、火候、炒炭存性等传统经验术语进行客观化、数字化表征研究,将老药工口里文火、武火、中火的温度范围,量化为精确温度点,从而达到炮制工艺精准化。这一技术居于国内领先水平。

  另一端的中药炮制感官评价研究室内,讲师闫晓宁正在操作电子眼观察苍术炮制前后颜色变化。“实验室开发出电子眼、电子鼻、电子舌等智能仿生评价技术,将模糊描述的色香味等感官经验精准量化为数字信号,并结合空间组学和最新生物技术评价模式,对饮片进行客观检测和分析,有效保证炮制质量。”闫晓宁说,目前实验室已建立十大晋药和晋产优势特色中药饮片的形色气味客观化数据库,为企业饮片生产提供重要支撑。

  “传承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我们要始终在传承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张朔生说,实验室联合企业成立中药炮制传承工作室2个,建立山西中药炮制技术数据库,并完成纪录片《老药工讲药》拍摄。

  经方扶阳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依托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致力于运用经方治疗重大慢性病和疑难病症。“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冯振宇教授介绍,实验室分类采集古今经方医案,建立《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所载经方、方证研究相关文献数据库和现代循证研究资料数据库,并深入基层建成赵杰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15个,培训医师超3000名。

  深耕临床沃土 研创济世良方

  今年新春伊始,山西省中药制剂研发技术创新中心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由该中心主任郝旭亮教授科研团队自主研发的中药1.1类新药“柴芩宁神颗粒”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默示许可。这一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新药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填补了当前中医药治疗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的细分领域空白。

  小儿芪参抗复感颗粒、顺胃降逆颗粒、逍遥蒌贝颗粒……近3年来,该中心充分挖掘名老中医诊疗经验,着重围绕儿科、消化、肿瘤等中医药优势领域,研发出10个专科特色中药制剂新产品,并通过山西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显著增加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治疗中的应用。

  “作为中医防病治病主要手段,中药制剂具有确切临床疗效和系统用药理论。制剂新产品投入使用后,患者反馈良好,进一步提升中医药专科影响力。”该中心研发人员张潞深感振奋,“目前我们尚有10余种制剂新产品正在陆续申报评审中。”

  7月17日上午,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经典扶阳病房内,护士牛鹏娜正在为一名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施行火龙灸。沿患者脊柱铺敷的药物被点燃后形如火龙,令人惊叹不已。作为经方扶阳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的临床平台,这一中医特色病房已让众多疑难病症患者受益。

  经方扶阳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的团队成员来自中医学、分子生物学、植物学等不同学科领域。他们发挥各自专业技能,探索针对肿瘤、情志病、风湿免疫性疾病和糖尿病神经病变等疾病的靶方靶药,开发出系列有效方药。“一种治疗乳腺癌的中药组合物”等被授权发明专利,“温阳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荣获山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些成果已在全省多所医院推广应用,近3年基于经方扶阳理论治疗患者2万余人次。”冯振宇说。

  “临床疗效是中医药的生命,也是炮制的灵魂。”张朔生说,实验室持续开展生、熟地黄治疗阿尔兹海默病及糖尿病的差异性研究,服务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创新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动力。”山西省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科技与产业处处长刘浚表示,我省持续实施省级中医药科技专项,支持推进经典名方、名老中医方向医疗机构制剂、医疗机构制剂向中药创新药递级转化,并开展“三晋名方”优选工作,“十四五”期间已下达中医药科技创新工程项目30项和中医药科研课题1000余项。

  融合产学研用 贯通产业链条

  清洗、炮制、切片、包装……盛夏七月,山西和仁堂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里呈现一片繁忙景象。中药炮制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成果正在公司流水线上创造真金白银的价值。“校企合作以来,公司产品内在质量指标显著提升,实现营收倍增,被中国中药协会认定为全国中药饮片品牌企业。”公司副总经理罗刚自豪地说。

  中药炮制山西省重点实验室还联合17家企业、3家医院,成立山西省中药饮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为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实验室建立黄芩炭、炒党参、红枣叶等18项山西省及行业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与企业合作探索中药饮片智能生产和全过程追溯;协助山西广誉远国药有限公司开展3种传统特色炮制方法技术创新与工业转化研究;并在山西振东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推广应用12种优质中药饮片规范化炮制加工工艺及质量标准。

  “新药研发离不开产学研协同创新。”郝旭亮说,“我们依托医疗机构和制剂中心平台,加强与药企合作,持续推动临床经验方向医疗机构制剂、中药新药递级转化,目前正在开发的2项中药新药成功立项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已完成中试,正开展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研究。”

  与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发出痹症用药“葛桂颈络通片”;与天津智光嘉音中医药研究有限公司开展临床循证医学研究;联合山西讯龙科技有限公司等平台开发AI辅助诊疗系统……提及经方扶阳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的产学研用一体化成绩单,冯振宇如数家珍。

  “将中医药产业打造成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我们必须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轮驱动。”刘浚以山西绿之金制药有限公司创新发展举例,该公司与山西大学、山西中医药大学等科研团队深度合作,成立山西晋产中药材产业开发研究院,运用自主研发技术对中药材进行提取,成为山西省首家规模化黄芩、连翘提取物备案企业,结束了我省大宗道地药材长期以农产品原料出售局面,促进中药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带动陵川县及周边地区建设中药材产业基地5万亩,实现农户订单合作2万余例。

  7月2日,《山西省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印发。展望未来,刘浚信心满怀:“我们将持续发挥政策引领重要作用,坚持以提升中药质量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产业融合为突破,加快构建现代化中医药全产业链体系,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记者邬帅莉)

【纠错】 【责任编辑:王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