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午后,八路军驻晋办事处旧址内传来发报机的滴答声,太原学院大一学生张嘉誉身着八路军制服,正全神贯注地“操作”着电台设备。此刻,他不再是坐在教室里的学生,而是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的“战士”。
这是太原学院“红色晋阳”思政实践课程的教学实景。像这样打破传统课堂边界、将思政课搬到历史现场的教学场景,已成为太原学院4600余名大一新生的必修体验。
2025年春季学期,太原学院积极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坚持“开门办思政”,深化校馆合作,充分挖掘太原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面向全校107个班,4600余名大一年级学生开设“红色晋阳”思政实践课程。
该课程采取“单独设立、独立运行、独立考核”的方式,依托校内外8个实践教学点,围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太原百年奋斗的历史主线,设置了8个教学专题。课程采用“现场讲解+实物展示+研讨交流+形成评价”的四步教学法,通过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增强了思政课的亲和力、感染力与吸引力。
在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开展的“真理力量:马克思主义山西传播”思政实践课。
在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开展的“真理力量:马克思主义山西传播”思政实践课中,师生们走进了一段探寻真理的岁月。在讲解员的叙述中,同学们在一张张泛黄的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前久久驻足。彭真、高君宇、贺昌等革命先驱的形象透过历史的尘埃变得鲜活,他们如何在三晋大地点燃马克思主义的星星之火,领导工农学运动,其坚定信念和无畏精神深深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在太原学院太原改革开放实践教学基地,翻开实践课堂的新篇章。主题为“翻天覆地:太原改革开放展新貌”思政实践课上,时空切换的冲击感扑面而来。基地以“历史场景还原-互动任务驱动-现实价值升华”为主线,通过实地导览与场景沉浸,同学们通过展板图片、地图、场景复原等,直观感受太原改革开放的历史。同学们的目光在一排排展板间快速移动:泛黄的粮票、老式自行车、筒子楼的黑白照片,与旁边流光溢彩的太原新城沙盘、便捷的移动支付图示形成鲜明对比。
“红色晋阳”思政实践课通过深度的校馆合作机制,整合了场馆的丰富资源与学校的师资,以立体化、沉浸式的创新学习方式,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