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在新闻现场】田间课堂收获劳动的快乐
孩子们正在栽植蔬菜秧苗。
“选苗要挑叶片舒展、根茎茁壮的。”劳动实践基地老师一边讲解,一边熟练地挖坑、放苗、填土、压实,动作一气呵成。“老师,坑挖多深合适?”“浇水要浇多少?”孩子们围在一旁,目不转睛地观察,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7月12日,朔州市朔城区第八小学三(2)班的同学们来到朔城区万英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劳动实践活动。在广袤的田野间,孩子们以大地为课堂,亲身体验农耕劳作。
活动伊始,万英学校劳动实践基地负责人张玮将学生分成6个小组,现场示范蔬菜种植全过程。在分组实操环节,菜地里瞬间热闹起来,各小组分别认领了西红柿、茄子、圆白菜、辣椒和小葱等蔬菜秧苗。学生化身“小农夫”,手握小铲子,干劲十足地开始种植。有的仔细挑选秧苗,有的认真测量坑深,有的轻轻扶正幼苗,还有的反复调整株距。汗水顺着学生们的脸颊滑落,沾满泥土的小手在衣襟上随意一抹,又继续投入劳动。
“老师,看我栽得如何?”徐子荣同学向老师提问。经过一番辛勤劳作,一排排幼苗整齐地挺立在田垄间。孩子们提着小水桶,像勤劳的小蜜蜂一样穿梭在菜畦间,细心地为每一株幼苗浇水。望着自己亲手栽种的“绿色方阵”,陈伊同学托着腮帮,憧憬道:“我的西红柿一定能结出又大又红的果子。”王梓蓁同学轻轻抚摸着小葱苗,低声鼓励:“你要快快长大呀。”这一刻,泥土的芬芳、劳动的快乐和对幼苗成长的期待,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劳动实践活动不仅让孩子们掌握了农耕知识,更让他们在亲身参与中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与乐趣,真正实现了“小书本”与“大社会”的融合。
文/图本报记者马占富
【纠错】 【责任编辑:王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