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频道信息
首页 要闻 政务 廉政 人事 产经 医卫 教育 旅游 融媒体

华阳集团一矿刘世明:从学士服到矿工服,用实干和坚守诠释奉献

2025-06-18 17:26:10 来源: 华阳新材料集团

  在华阳集团一矿百米井下,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穿梭于液压支架与煤壁之间,他时而俯身检查设备,时而与职工用手势沟通作业,沾满煤灰的工作服被汗水浸透。他就是一矿调度室主管刘世明。

  2009年,刘世明进入一矿,从一名采煤工干起,经过多个部门历练,一步步成长为区队“掌舵人”,赢得干部职工一致认可。

  在调度指挥中心,刘世明是运筹帷幄的调度尖兵,让轰鸣的机器成为听令而行的“钢铁部队”;在办公室,他是创新突破的智慧工匠,将技术图纸化作破局“密钥”,探索智能化转型方案。

  勤学苦练 用汗水筑就成长之路

  刘世明面容白净,书生模样与煤矿的环境形成鲜明反差。

  最初下井,别说干活儿了,光那一身行头——安全帽、矿灯、自救器、防砸靴就有30多斤重,再加上高强度作业,一个班下来累得连吃饭的力气都没有了。但看到其他工友都能坚持下来,刘世明骨子里不服输的劲儿就上来了。“谁说大学生干不了煤矿?别人能干的我也能干!”几个月锤炼下来,刘世明用乐观和行动打破了所有人的质疑。

  为尽快适应岗位,刘世明随身携带笔记本,详细记录同事传授的生产经验:“爆破作业必须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度,装药前、放炮前、放炮后检查瓦斯浓度”“皮带头更换开关,停电、挂牌、测瓦斯,专人看守”“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每次下井,他都会尽快到达工作面,查看作业现场情况,实时掌握两个端头进度及两溜搭接、超前支护抬棚到端头的支护质量、两巷文明生产整治等情况,经年累月,积累了大量的一线经验。

  为攻克设备维护难题,白天,刘世明在井下为师傅打下手,主动拆解、维护设备;下班后,实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成了他的“第二课堂”;晚上回家,他对照设备说明书和维护视频反复钻研。凭借这样的钻劲儿,他很快就掌握了各种设备的性能和维修技巧。

  从学士服到矿工服,刘世明褪去了青涩稚嫩,换来了独当一面的能力,用实干和坚守在煤海中奉献着青春。

  实干担当 以创新锻造“王牌”队组

  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刘世明快速走上队长岗位。他传承采煤队“站排头不让、扛红旗不倒”的精神,沿着“两点一线”的工作轨迹,逐步成长为队组管理的“多面手”。

  “早来晚走”成为他工作的常态。工友常说:“下井后跟着刘队长的脚印走,升井时他踩着工人的脚步回。”

  刘世明总结出“控制两头、压实中间”工作法:“控制两头”即通过高质量开展班前会、班后会和周安全活动,系统部署与复盘安全工作;“压实中间”即依托队干跟班巡查、岗位工隐患自查和安全员专项督查,构建起闭环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在这一模式的推动下,刘世明所带的队组,实现全年安全零伤亡,年年刷新商品煤产量纪录,让所在队组跨入高产采煤队行列,成了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王牌”综采队。

  刘世明深知,当一名合格的队长不但要善于抓生产、保安全,更要善于抓思想、带队伍,把队组团结得像一团火、锻造得像一块铁。

  面对新入职高校毕业生,刘世明先研究青年职工的思想特点,再与青年职工交朋友、谈思想,了解他们的现实需求,然后制定方案,最终创新推出教育培训、导师带徒、竞赛牵引“三位一体”的新入职职工养成计划。

  同时,刘世明建立“一周三培”制度,安排队组技术员和具有多年实操经验的师傅,传授采煤机、液压支架、乳化液泵站和运输系统的理论、操作知识;组织老职工与新入职职工结成师徒对子,传承实操技术和优良作风,使青年职工健康成长。

  在他的培养和带动下,新职工仅用三个月便融入团队,成长为矿山发展的生力军。

  精益求精 靠智慧推动高产高效

  走进刘世明办公室,满墙的工程图纸讲述着他对煤矿事业的执着。一说起综采工作面,他就如数家珍般讲解技术要点。“干采煤,学技术,必须有吃苦的精神。”这句话既是他的工作信条,也是他的行动指南。

  2023年,刘世明调任调度室主管后,直面地质构造复杂的难题。针对地质构造频发这个难啃的“硬骨头”,他多次牵头组织专题研讨会,制定“安全+基础+变化”专项提升方案:聚焦安全,抓人与设备的安全,强化职工正规操作,提高职工现场危险源辨识能力、严格执行工作面强制检修、加强构造区设备防护;夯实基础,抓日常管理,保证过构造期间工作面“三直一平两畅通”、正规循环作业、优化劳动组织;动态“应变”,抓现场管理,根据地质构造变化情况,主动调整打眼放炮、工作溜调坡掩矸措施,保证队组快速过构造和安全生产。

  此外,刘世明积极向行业内先进矿井学习,结合一矿井下实际,形成了“五优化、四建立、三狠抓”工作法,即优化设计、优化工艺流程、优化设备配置、优化劳动组织、优化工程质量验收;建立“系统督促+队组整改”的标准化两组共建模式、建立统一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内容体系、建立规范的标准化动态评价模式、建立先进的标准化理念教育模式;狠抓职工安全教育培训、狠抓现场安全管理、狠抓井下设备检修维护管理。

  在刘世明和工友的共同努力下,一矿职工劳动强度降低约10%,产量提升约15%,为高产高效矿井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从采煤一线到调度中枢,刘世明始终以锲而不舍的韧劲、开拓创新的闯劲、追求卓越的钻劲,书写着对矿山的热爱。

[责任编辑: 王俊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