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一夜冒头”到“圈粉”无数社区店凭何成为城市新宠?
一段时间以来,许多社区的周边一夜之间出现了很多社区店。这些因地制宜的小业态门店,都以自己理解的经营方式与消费者沟通交流。消费者为啥喜欢社区店?社区店未来如何?5月22日,山西晚报·山河+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1 市民喜欢逛社区店
太原市民卫女士居住在小店区龙城大街。之前,作为购物达人的卫女士,时常在太原市几个商圈活跃。一年前,卫女士的生活轨迹回归到了小区周边。“现在,买衣服基本都是网购,线下消费的品类主要是健身、按摩等需要人工服务的项目。这些项目,根本不需要去商圈,小区周边基本都能解决。”卫女士所住的区域,基本都是近几年新建的小区,基础设施良好。不出小区,卫女士就找到了健身房、美容院、养发馆、瑜伽馆等日常需要光顾的小店。
由于是社区店,店里店员较少,基本都是预约制。这一点,对于有些社交恐惧的卫女士来说,简直就是福音。社区店让卫女士感到最舒心的一点是推销少。卫女士以健身房举了个例子。之前,卫女士在商业健身房健身过一段时间,由于销售任务较多,私人教练不时会向她推销课程。刚买了私教课,教练又开始推销拉伸课,让卫女士不堪其扰。转到社区店后,店里主要以私教课为主。由于店里只有2个私教,教练的时间有限,对于卖课便没有执念。只有课时快消耗完的时候,教练才会询问是否需要续课。“同样是要消费,被人每天催着和顺其自然相比,后者更让人心情舒畅。”卫女士说。
和卫女士一样喜欢在社区店消费的消费者不在少数。市民赵女士除了爱在自家小区周边消费外,还时常通过团购软件找其他小区的社区店去打卡。“我感觉社区店的店主都是比较年轻的创业者,对店里的环境、产品都有自己的见解。和千篇一律的加盟店比,社区店的服务更加个性化,同样是接受服务,感觉更新奇。”赵女士说。
2 创业者热衷社区店
太原市民侯女士,经营一家社区烘焙店10年。除了是烘焙店主理人,侯女士还是一名美食博主,在某知名分享平台积累了数万粉丝。侯女士的日常,除了做运营管理,还会在平台分享蛋糕的制作过程。这其中,不乏近期爆火的网红产品复刻。
侯女士的店目前开在迎泽区一热门楼盘的二楼。附近的居民,不少都是侯女士的忠实顾客。店里的陈设,也是侯女士亲力亲为,布置得十分温馨。店里的甜品数量不多,并且时常有更新。10年前,侯女士还是开店小白,之所以选择社区店,房租成本是侯女士首要考虑的问题。如今,侯女士的店已经具备了一定数量的客群,迁址时侯女士还是坚持开社区店。
在侯女士看来,有自己设计理念且质量稳定的产品更容易吸引同频的客户。为此,侯女士会定期外出学习,也会定期推出经过反复试验的产品。侯女士说,从长期来看,只有将产品做到极致,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吸引大量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的喜爱。除了附近的居民,侯女士还通过分享平台收获了不少本地粉丝。这些粉丝不少也成了侯女士的顾客。“做社区店,切忌贪大,小而美一定是立店之本。我感觉,‘美’指的是产品质量稳定,是店铺环境整洁温馨让人有购买欲。”侯女士说。
太原市民齐女士有一家开在居民楼里的美甲店。招揽客人只要通过某团购网站。为了招揽客人,小店的价格偏低。半贴带钻带卸甲的款式只需要不到80元,而这个款式在很多高端美甲店需要数百元。店里都是团购项目,消费透明,不需要办卡也不需要储值。齐女士说,她每天最少能服务四五个客人,过年前的一个月每天从早到晚能做10多个客人。除了房租开销,收入不错,比去美甲店打工赚得多太多。
3 社区店为啥受欢迎?
心理咨询师吴银燕表示,社区店兴旺背后,源于消费者的变化。首先,消费者出门购物的门槛越来越高。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人们的眼界扩大了,出行的地域也更广,但越来越懒于外出购物。在互联网的助力下,动动手指,就可以点一份餐、买一份菜,基本能满足生活所需。互联网打开了一扇窗的同时,也拘泥了消费者出行的脚步。可以说,如果是不得已必须出去购物,社区业态成为理所当然的首选。密集的社区店,更好地贴近了消费者的生活,也与消费者的生活贴切地融合在了一起。
其次,消费者对便利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考虑去哪购物时,不管是到线上还是到线下,不管是去大卖场还是到社区店,便利成为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在所有的实体业态中,社区店的便利性无疑是最高的:离消费者近,经营品类少,节省消费者挑选的时间;经营品类精准,满足消费者的基本需求——这些社区店的优势与特色,恰好与消费者的便利性要求相吻合。
5月22日,山西晚报·山河+记者走访后发现,社区店主要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为核心,通常集中在高频、刚需、便利性强的领域,主要涵盖行业有便利店、生鲜食品店、餐饮服务、生活服务类、健康医疗、教育培训等。
从目前的情况看,根据社区周边居民年龄构成不同,社区店的分布也各有不同。老城区居民年龄普遍偏高,社区周边健康医疗类的店铺较多。比如,药店、牙科诊所等,提升居民就医便利性。新建社区由于适婚适育人群较多,儿童托管、兴趣班较多,就近解决家长接送痛点,降低时间成本。从创业者角度来看,创业者在开设精品超市、咖啡店、宠物店等社区店时,会优先选择高端社区。中低端社区,则以刚需业态创业者为主,比如平价便利店等。
4 传统业态转型势在必行
业内人士张先生表示,随着租金上涨、人工成本增加挤压利润空间等原因,部分社区店因高租金被迫迁址。随着电商即时配送抢占客源、大型商超下沉社区等原因,一些传统商业的社区店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未来的社区店将不再是单纯的商品售卖点,而是演变为“生活服务综合体+情感纽带+数据节点”三位一体的社区生态中枢。能否抓住数字化转型机遇、深度融入社区需求链,将成为存活与升级的关键。在政策与技术的双重赋能下,具备灵活性和创新力的社区店仍有广阔发展空间。
我国“十四五”规划强调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鼓励社区商业发展。老龄化与家庭小型化催生居家养老、小份食品等新需求。当下,“近场消费”习惯固化,社区店成为日常采购首选。同时,社区店凭借地理与情感优势,仍是民生消费的重要载体。然而,当“便利”不再是核心优势,当“去中心化生活”成为主流,社区商业面临的生存法则正在彻底重构:商家不只是卖商品,而是卖情绪、卖关系、卖时间密度,甚至卖集体记忆。
张先生认为,在社区经济这片充满潜力的领域中,社区店转型更是势在必行。若社区店仍执着于传统的卖货模式,在社区商业与电商蓬勃发展的当下,无异于逆水行舟,难以为继。毕竟,在商品供应极为丰富的今天,社区内并不缺一个普通的卖货商家。然而,对于小区这一人们日常生活的核心场景而言,优质、贴心的服务却显得尤为稀缺。例如,一些社区生鲜店开始转型为提供生鲜食材配送、烹饪指导、营养搭配建议等一站式服务的生活助手;社区母婴店不再仅仅售卖母婴产品,而是增设了婴儿护理课程、亲子活动组织等服务项目。这些成功转型的社区店案例充分表明,从卖商品到卖服务的转变,不仅能够有效留住顾客,还能极大地提升顾客的忠诚度与满意度,为社区店开辟出一片广阔的发展新天地。以往社区商业常常会作为社区配套,以附加形式出现,也因此更注重商业而忽略社区服务,往往使得商户面临在最短的距离却抓不住消费者的困境。社区商业应该是一种更有温度的商业模式,除了周边居民需求的生活邻里中心,同时还兼具行政、健康、邻里社交、老年关爱等多种服务形式。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郭卫艳 实习生 郭沐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