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至15日,20余家央级、省级媒体的记者们深入山西龙谷仓粮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西东方文旅集团有限公司、市金工铸业有限公司等20家晋城民营企业和商协会进行采访。聚焦产业创新、乡村振兴与转型发展实践,记录民营经济活力图景。
一、农业与文旅: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山西龙谷仓有限公司以智能化生产破局,引入全国先进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同城仓配效率提升超40%。总经理王俊妮强调:“智能化产线不仅降低成本,更以不间断质量管控守护食品安全。”其通过员工培训带动就业的模式,成为农业产业化标杆。
山西东方文旅集团则以“阳阿清居”民宿为支点,盘活农村闲置古院落,为100余名村民提供固定岗位,客房部灵活用工机制吸纳21名流动员工。董事长李仙爱作为返乡创业带头人,通过助农行动销售滞销农副产品,2023年成为山西唯一一家获评“全国甲级旅游民宿”的单位,入选山西民宿品牌“太行人家”,是晋城市康养产业“百村百院”工程重点项目,是乡村振兴的标杆企业。这种“以历史资源激活产业动能、以产业发展反哺民生福祉”让更多人看到古建保护与乡村振兴共生的可能。晋城市不仅具有丰富的古建文化资源,还有壮美的太行山水风光,独特的生态气候环境,为当地民企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更多可能性和空间。
二、制造与能源:创新驱动转型之路
金工铸业有限公司深耕机器人关键零部件领域,以“零缺陷”质量管控和年投入超6%营收的研发强度,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始人王银花表示:“技术创新是企业立足全球市场的核心密码。”其产品远销美、德、日等国家和地区,展现民营制造硬实力。
太行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则上演“黑金”转“绿金”的转型样本,总经理刘天阳谈及能源转型时表示:“从煤炭深加工到析城山景区运营,绿色发展是必由之路。”
皇城相府集团以文旅为主导,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目标,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全产业链,深入实施了皇城相府大景区品质提升工程,打造“太行古堡”名片。董事长陈晓拴通过党建引领,带动3000余人就业,获评20余项国家级荣誉,其“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全产业链模式,成为文旅融合标杆。
三、服务与康养:民生经济双向发力
山西祥达后勤服务集团是晋城市民营企业中后勤服务业的“龙头”和“标杆”企业。把党的建设有效融入生产、服务、经营、管理的各项工作之中,带动约7000人就业。董事长马晋章特别提及:“市领导休息日开会解决企业遇到的问题,让企业切实感受到政策温度。”
山西华洋工贸集团是一家集汽车销售与维修服务、房地产、职业教育、市场物流、机动车检测、建筑材料加工等产业于一体的集团化民营股份制企业。“弘扬家国情怀,传承晋商精神,践行社会责任。”这是山西华洋工贸集团董事长李红光的动力……,他创办学校、引进先进教学实训设备,关注人才培养,并且为人才提供就业机会。
山西合聚工贸集团锚定康养产业,依托晋城“世界康养示范城市”优势,沿太行一号公路布局“三养”业务,为老龄化社会提供保障。董事长杨肖峰表示:“康养产业既是民生工程,也是经济新增长点,借太行一号公路流量,依托南寨生态资源,引入合聚医养产业,打造南太行‘医康护养’四轮驱动的健康服务领域知名品牌。”
3天的采访活动中,晋城市民营企业以党建为引领,各企业所展现出的韧性、活力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给采访团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而在民营经济良性发展的背后,是晋城市利好政策和营商环境催生的沃土:建立《晋城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打出“晋心服务”组合拳,加强创新创业扶持、持续加大助企纾困力度,作为“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改革示范市”,晋城市多措并举,全效激发民营经济新活力。
从农业智能化到文旅活化乡村,从制造创新到能源转型,晋城市民营企业以多元实践勾勒出高质量发展轮廓,政策支持与企业活力共振,正为区域经济注入持久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