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陶瓷艺术文明密码 千年美学赋能文旅新篇-新华网
新华网 > 正文
2025 05/18 11:21:53
来源:黄河新闻网

解锁陶瓷艺术文明密码 千年美学赋能文旅新篇

字体:

  原标题:解锁陶瓷艺术文明密码 千年美学赋能文旅新篇

  5月17日,太原市图书馆内,一场聚焦中国陶瓷艺术美学的公共讲座引发关注。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段彦芳副教授以 “瓷中天地” 为主题,从 “瓷之源”“瓷之韵”“瓷之愿” 三个维度,为市民展开千年陶瓷史画卷,为山西文旅融合注入美育活力。

  陶瓷美学:文明自信的艺术载体

  中国陶瓷艺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符号。新石器时代彩陶的纹饰蕴含 “天人合一” 哲学,青花瓷的演变见证文明互鉴历程,体现中华美学 “以器载道” 的特质。对山西而言,这片土地孕育了从仰韶彩陶到明清珐华器的丰富遗产,挖掘陶瓷美学既是对 “文物大省” 资源的激活,更为文旅融合提供了新叙事视角。段彦芳提出,陶瓷艺术可成为山西打造 “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 的文化支点,通过美学价值转化提升文旅产业的精神厚度。

 学术解码:从彩陶到青花的美学脉络

  讲座中,段彦芳以专业视角解析陶瓷艺术的美学基因。在 “瓷之源” 单元,她以西安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为例,阐释其纹饰的符号化诗意、线条的稚拙表现力,揭示中国艺术 “计白当黑” 的源头。在 “瓷之韵” 单元,青花瓷被视为 “文明互鉴标本”,从唐代胡商定制到元明工艺融合,展现中外文化的交融轨迹。她结合自身创作的《悠游系列》,演示传统器型 “S” 曲线的当代重构,为文旅产品开发提供 “古为今用” 范本 —— 如将晋商符号、山西山水融入陶瓷设计,可打造兼具文化内涵与市场竞争力的文创 IP。

  学者实践:美育赋能的 “双师型” 探索

  作为深耕艺术教育近二十载的 “双师型” 教师,段彦芳的学术路径贯穿理论与实践。她展示的学生作品中,既有对传统珐华彩的现代解构,也有黄河主题的陶艺创作,体现 “以研促教、以教带创” 的育人成果。太原市图书馆负责人表示,讲座将学术资源引入公共空间,实现了 “阳春白雪” 与大众审美的对话,是高校服务社会的典型实践。段彦芳建议,山西可依托高校构建 “学术研究 — 创意设计 — 产业转化” 生态链,打造陶瓷美学研究中心,培养兼具文化素养与创新力的文旅人才。

  文化涟漪:公共美育的城市回响

  讲座吸引听众沉浸式参与。有文旅策划从业者提出,可借鉴 “人鱼共生” 图腾意象,开发 “彩陶工坊” 沉浸式体验项目,让游客通过动手实践感受文明起源。太原市图书馆近年持续打造 “太图讲坛” 等美育品牌,此次活动正是 “以美育人” 理念的延伸。当陶瓷美学的千年积淀与现代创意碰撞,山西文旅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 在物理高度之外,城市的精神文明厚度正通过美育实践层层激荡,让三晋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璀璨光彩。从仰韶陶土的质朴到青花流韵的雅致,这场讲座不仅是对中华文明美学基因的探寻,更是一次对文旅融合路径的创新思考。当古老技艺遇上现代叙事,山西的文化魅力正以更鲜活的姿态,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纠错】 【责任编辑:赵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