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革命老区,大同市灵丘县境内红色遗迹众多。近年来,当地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创新教育培训模式,推动党员教育提质增效。
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张宗昌 摄
为了构建“全景式”教育矩阵、激活学习引力,灵丘县立足深厚的红色底蕴,将分散的红色资源“串珠成链”,打造沉浸式红色教育阵地集群。
近年来,灵丘县对平型关战斗旧址、359旅旅部旧址等革命遗址进行数字化升级,通过VR技术重现历史场景,增设互动式展馆,规划特色研学路线,组建专业讲解团队,开发“行走的党课”特色课程。
在此基础上,灵丘县还设计了涵盖历史解读、精神传承、实践启示等多维度的课程模块,设置“平型关战斗解读”“白求恩精神实践”等现场教学板块,推动红色教育从“单向灌输”向“多维体验”转变,为党员打造“家门口”的红色课堂。
在解锁红色育人“新密码”、增强学习活力方面,灵丘县积极探索红色教育新路径,将革命遗址转化为生动课堂,让红色资源“活”起来。
灵丘县以平型关大捷、359旅革命历程为核心内容,开展专题集中教学,通过专家解读引导党员感悟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坚定理想信念。同时,当地组织开展“重走平型关战斗路”“军事拓展训练”等体验式教学活动,让党员在体验教学中磨炼意志,将红色研学与地方发展相融合,组织党员参与红色文旅调研、乡村振兴研讨,增强学习互动性。
沉浸式《热血染古关》现场教学。张宗昌 摄
此外,灵丘县致力于将红色资源转化为党员教育的“精神食粮”,打造多元教育载体,构建“立体式”学习体系。
近年来,当地开发《平型关下话初心》等7门精品课程,制作《我军的第一个胜利》《一支连队的永恒记忆》《白求恩精神放光辉》等系列微党课,推出沉浸式剧本教学《热血染古关》,拍摄教育片《追寻红色印记 凝聚奋进力量》,切实提升党员学习效果。(董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