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锚定创新赢未来
——“五型华阳”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之三
日前,在郊区苇泊工业园区山西华储光电有限公司光伏智能制造项目阳泉基地,全自动智能生产线开足马力生产。张泽慧摄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创新,已然成为华阳集团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抓手。
近年来,华阳集团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面对行业技术前沿、国家及我省空白弱项、集团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大力实施科技兴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的技术支撑。
华阳集团先后与中科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数十所顶尖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华为公司、中国移动公司等数十家一流企业合作,打造集科研、产业、资本于一体的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目前,华阳集团拥有研发创新平台47个,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部(行业)级科技创新平台24个;现有研发技术人员1730余人,柔性引进高端人才58名,其中院士7名。
科技赋能 煤炭产业智变升级
日前,在华阳二矿百米井下的81308智能化综放工作面,采煤机轰鸣着截割煤壁,割煤、移架、放煤、推溜等工序一气呵成,滚滚乌金源源不断地“奔”向地面。
81308工作面是常态化运行的智能化工作面,也是华阳集团推行切顶卸压技术的试点工作面。去年以来,为全面破解动压巷道治理难题,有效缓解矿井接续紧张局面,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华阳集团大力推行切顶卸压技术,其中,81308工作面自推行切顶卸压技术以来,取得较好的技术应用效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我们结合工作面实际,不断试验攻坚,首次在进风顺槽使用爆破切顶卸压沿空留巷技术,这是全国首例在低位放顶煤试验该技术。从效果看,巷道变形较小,为智能化生产创造条件的同时,有效解决了接续紧张问题。”华阳二矿采煤二队队长韩海生说。
当前,华阳集团紧紧围绕转型发展需求,大力实施“双轮驱动”发展战略,以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支持煤炭产业做强做大,以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助力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做精做优。
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赛道上,华阳集团紧抓行业制高点、产业最前沿,持续保持技术迭代,拉长产业链、拓展产业面、提高附加值,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让“华阳制造”成为行业标杆。
创新领航 新能源赛道逐风
华阳集团自主研发的大容量钠电煤矿应急电源已于2024年11月26日在华阳集团开元公司成功送电,且运行良好。这是继2024年8月27日华阳集团首套钠电煤矿应急电源在景福公司成功带载运行之后的又一次突破,标志着华阳集团自主研发的钠电煤矿应急电源迈出了从产品示范到商业化推广的实质性步伐。“华阳造”钠电储能直流舱由集成Pack电池、消防系统、温控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等构成,单舱容量2.13兆瓦时。储能直流舱是“华阳造”钠电煤矿应急电源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整体价值占应急电源系统的70%左右。储能直流舱的研发应用,标志着华阳集团华钠芯能公司“电芯—Pack—集成”的生产链条全部打通,进一步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
去年以来,华钠芯能公司持续攻坚钠电煤矿应急电源核心系统,建设储能集成车间。他们持续在技术突破、工艺提升上下功夫,获得关于钠电煤矿应急电源系统的9项软件著作权,逐渐掌握直流舱自主生产能力,提升了能量管理系统的控制能力,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提高了对钠电煤矿应急电源质量、交期、设备调试等方面的管控。
这些成就,离不开华阳集团产业技术研究总院的技术支撑。2023年1月4日,华阳集团产业技术研究总院揭牌。这是华阳集团在提出做大做强煤炭产业和做精做优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双轮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全面整合各板块研发资源和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公司,着力打造的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产学研用于一体的平台。目前,产业技术研究总院拥有智能矿山研究分院、新能源研究分院、新材料研究分院3个研究机构,浙大新材料研究院以及29家新能源新材料企业。核心产品涵盖钠离子电池、高性能碳纤维、高端纳米纤维、煤层气制金刚石、光伏组件五大系列。
在产业技术研究总院的技术支撑下,华阳原创、全国首创、全国首台套钠离子煤矿应急电源“破土问世”,重塑煤矿电源安全供电格局。井下一旦断电,应急电源可一键启动,42秒内即可为煤矿保安负荷提供充足动力,为煤矿供电安全装上了“第三重保险”,为矿井安全运行和职工安全升井提供了“生命电源”。这是华钠芯能公司研发生产钠电煤矿应急电源产品的一次核心技术突破。
“我们今年重点聚焦‘专精特新’,提升核心技术竞争力,真正具备钠电煤矿应急电源直流舱和升压逆变一体舱的自主配置能力。”华钠芯能公司生产安全部部长乔龙龙说。今年,华钠芯能公司将在集团本部煤矿配备应急电源,同时拓展外部市场,实现全省高瓦斯突出矿井配置应急电源高占比。
驱动转型 新材料产业焕新
随着一个个光伏项目的建成投运,近年来,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步入“快车道”。在郊区苇泊工业园区山西华储光电有限公司光伏智能制造项目阳泉基地,全自动智能生产线开足马力,忙生产、赶订单。经过划片、串焊、串检、排版等多环节精准把控,一片片光伏组件产品从生产线上“走”了下来。
华阳集团高效光伏组件制造项目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分为上料区、焊接区、层叠区、层压区、装裱区、固化测试区等6个区域,设计了10条智能化生产线,可生产P型和N型两种光伏组件,满足客户多种需求。
项目引进国内行业先进设备,建立了智能立体物流系统,配备来料检测设备等,建成产品测试中心,形成了完善又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当前,根据市场和产业发展实际,在保证物料和人员充足的情况下,1号、2号、3号、4号智能化生产流水线全线满产,项目达到了2GW高效光伏组件生产规模。
高效光伏智能制造项目是华阳集团转型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依托对市场的精准定位和前瞻性战略眼光,华阳集团旗下的华储光电公司超前谋划布局,于2024年完成光伏组件P型转N型,并积极推进产线改造,力求使产品更加契合市场需求。公司研发的光伏组件产品逐步赢得华能、华电等大型国有电力企业的信赖,陆续接到多个光伏建设项目的合同订单。去年,公司产值达10亿元。
今年,华储光电公司积极与设备厂家沟通,共同攻克技术难题,经过多次反复试验,成功解决N型电池封装过程中易发生隐裂、功率衰减等问题,并对现有设备进行评估和模拟改造测试,制定方案,确保设备升级的可行性和稳定性,推动N型产品由183.75版型向210R版型的升级改造。
2月,华储光电公司制造的首块210R版型大硅片光伏组件下线,标志着2GW组件生产基地成功完成现有N型产品从183.75版型(580W+)向210R版型(615W+)的升级改造,为抢占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该版型光伏组件由210毫米长、182毫米宽的矩形硅片制成,整体尺寸为2384毫米长、1134毫米宽,被称为“黄金尺寸”,空间利用率能达到93.5%,硅片利用率高,具有高转换效率、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高兼容性等特点。
华储光电公司副总经理沙庆启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根据市场和产业发展实际,重点从优化产品工艺路线、提升产品技术质量着手,保障产能稳步提升,努力打造数字化水平一流的双层光伏组件智能生产基地,助推我市光伏产业发力‘奔跑’。”
一年来,华阳集团精耕细作,持续提升发展质效,在“创新华阳”建设征程上实现新突破:成功承办了“第三届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与标准发展论坛”;白绒产品备受上下游服饰、家纺企业青睐;宏厦公司成功取得环保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二级资质,成功申报并获批山西省2024年第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辰诚公司成功入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示名单;宏厦三建公司获评山西省煤矿建设协会优秀煤炭建筑企业甲级企业、中施协2024年度工程建设诚信典型企业,成本管控案例获评全国优秀案例。
乘创新之风,破发展之浪。创新,是华阳集团从“追赶者”跃升为“引领者”的关键密钥,推动华阳集团在煤炭智能化、新能源新材料等赛道上一路疾驰。(记者 邢立芳 吴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