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路网体系完善、城市有机更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筑产业转型发展……
太原四方面发力 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完成3497个老旧小区改造、推动历史城区街区保护更新……5月8日上午,太原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太原市住建局围绕省城路网体系完善、城市有机更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筑产业转型发展等四大城市提质升级核心任务成果及进展,详细介绍了太原市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一座宜居、韧性、智慧、厚重的现代化太原城正将蓝图变为现实。
完善城市路网体系 让群众出行更便捷
城市交通的畅通与便捷直接关系到市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形象。近年来,太原市通过拉大城市框架、优化发展空间,持续加大路网建设力度,跨汾桥梁、快速路、主干路等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提升。然而,与之相连接的小街巷却成为路网体系建设的短板。针对“大动脉畅通、小街巷不畅”等问题,今年太原市围绕保交房、城中村改造、学校医院公共服务设施补缺三大路径,系统谋划了50多条街巷的改造工程,并将其作为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全力推进。
此次街巷改造坚持“全要素提升”理念,在地下管网方面,全面更新水电气暖设施,实现雨污分流和通讯线缆入地,预留检修通道,彻底告别“马路拉链”现象;在地面空间优化方面,实现快慢分离,完善自行车道、人行便道、城市家具和无障碍设施,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在文化保护方面,将百年古树、老建筑、老字号商铺纳入保护名录,保留城市历史记忆,让市民记住乡愁。这种“地上地下统筹、历史现代融合”的建设模式,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南十方南街、马庄南路、玉河街等17条街巷已开工建设。其中,亚日街、享堂街、坞城西路、后北屯街、平阳西二路等道路已基本完工,正在进行街景整治。其余街巷的改造将根据前期准备和交通组织情况有序展开,预计年底前全部完成。
实施城市有机更新 让老城焕新颜更宜居
太原市连续5年开展城市体检工作,从住房、社区、街区、城市四个维度,深入查找停车难、充电难、养老服务设施不足、儿童活动场所欠缺等民生问题,以及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不均衡、文化特色彰显不足等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并针对性制定措施,谋划更新项目。
在老旧小区改造方面,2020年以来,太原市已完成3497个老旧小区的改造,涉及1.5万栋楼,惠及64.4万户居民。同时,加装既有住宅电梯1022部,更新老旧住宅电梯310部。改造后的老军营小区、山西大学宿舍区、绿缘小区等成为示范项目,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居民幸福感显著提升。据了解,今年太原市计划新开工改造18个老旧小区,涉及28万平方米、82栋楼、4000余户居民,并通过自愿方式加装电梯130部、更新老旧电梯500部以上,进一步充实群众的获得感与安全感。
在完整社区建设方面,太原市组织各县(市、区)开展摸底工作,形成“一社区一台账”,并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养老托育设施建设等工作,因地制宜推进完整社区建设。目前,小店区的山西大学社区入选国家完整社区试点,杏花岭区的耐火西巷社区、尖草坪区的翠馨苑等9个社区入选省级试点,示范效应显著。
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塑造城市特色风貌
太原作为具有5000多年文明史和25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在保护与传承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完成了《太原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立法工作,积极推进太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南华门及东三道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以及店头、青龙古镇、程家峪村等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编制报批工作。
同时,太原市持续开展历史资源普查认定,将市域范围内具有潜在价值的4处历史地段、37处历史建筑、2处传统村落纳入推荐名录。此外,重点实施了钟楼街片区保护修缮、府城文道保护修缮、五一广场提升改造、迎泽大街提升改造等代表性项目,充分彰显了太原的历史文化魅力。
下一步,太原市住建局将分步骤、有计划地做好文物、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小规模、渐进式推动历史城区、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加强各类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不断扩大历史文化名城影响力,为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做出积极贡献。
推动建筑产业革新 培育绿色发展动能
在建筑产业转型方面,太原市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市场主体,助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太原市住建局充分发挥“优化营商环境、入企服务、央企服务”专班效能,精准解决企业困难,支持建筑企业资质升级与总承包能力提升,推动企业向高端化、规模化发展。同时,鼓励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转型,深化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并加强与外地在并施工企业的联动,稳定建筑业发展基本盘。
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太原市研究出台《太原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全面推行绿色建造行动,实现新建建筑100%执行绿色标准。深化绿色建筑创新项目创建,重点扶持高星级绿色建筑及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开展零碳建筑试点;以钢结构住宅为突破口,打造高装配率示范项目,推动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研究编制符合太原市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设计导则,鼓励企业申报国家、省级示范工程,提升产业竞争力。确保新开工建筑装配式占比达40%以上,高质量完成省级年度目标任务,加速建筑工业化进程。
通过企业培育与绿色转型双轮驱动,构建现代化建筑产业体系,助力太原市城乡建设领域实现低碳化、智能化、高质量发展。(记者 柴旭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