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晋中市寿阳县的平头融合发展区建设即将走过三个年头,联动发展成果可圈可点,为当地交出了一份山西中部城市群建设中的寿阳答卷。
近三年来,平头融合发展区展现出蓬勃的发展活力,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完成20亿元,税收突破2亿元。
向“新”而行 产业奔上新赛道
在美宜佳山西物流中心的拆零分拣区,排列的仓储货架上摆放近千种货品。物流中心收到线下门店的电子订单后,货架上相应货品的电子条码就会亮起来并显示货品数量,工作人员将货物放进自动传送带上的货筐中,仅需6秒到8秒即可完成一次智能化物流分解动作。
美宜佳山西物流中心。
近年来,寿阳县以打造山西中部城市群重要节点为牵引,将平头融合发展区列为引领全县发展的“三件大事”之首。
平头融合发展区先后引进山西交控、美宜佳等省内外头部企业,新增6家“四上”企业,园区营业性收入达到75亿元;同时,落地数字化交通产业园、路桥云洲数字化平台等20个项目,总投资102亿元。
此外,平头融合发展区布局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智慧物流、智慧建材等7个领域的新产业,将数字化交通产业园、钢材数字化加工基地和智算中心作为三大攻坚重点,支持跨园区合作和中小企业参与产业链分工协作,促进数实深度融合。
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平头融合发展区推动优势产业改造升级,以美宜佳山西物流中心和鹿泉驿站为依托,积极引进一批零售仓储、冷链物流企业,打造辐射“太原-晋中-阳泉”的物流集散中心。
抢抓山西通航示范省建设机遇,平头融合发展区加快推动龙栖通航园建设和北直航空项目搬迁,填补周边地区发展低空经济的空白,并积极推动鹿泉山康养项目取得实质进展,让“长寿之乡·安养寿阳”的名号叫得更响。
向“融”而行 资源融合谋发展
春日时节,走进寿阳县平头镇黑水村,宽敞的柏油路旁,青瓦白墙的村居错落有致。
近年来,黑水村充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从垃圾治理入手推进村容村貌提升、人居环境改善,让村民住得更舒心。黑水村通过建设邢俊勤艺术馆,打造集文化艺术、艺术培训、旅游开发等为一体的综合性项目;同时,深度挖掘名人、名品、名吃、名医、民宿、名礼“六名”产业内涵,推进乡村全面发展。
如今,寿阳县黑水、山底、胡家堙等一批传统村落得到保护提升,集中供热、5G通信、污水处理实现全覆盖,一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让平头融合发展区从生活不便提升为舒心舒适。
平头融合发展区一体推进科教人才发展。在太晋一体化平头融合发展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寿阳县人民政府与太原师范学院、山西路桥集团分别签订太原师范学院(寿阳校区)项目协议、新建职业中学(交通产业工匠学院)项目协议。
同时,平头融合发展区持续实施“大院大所”工程,开展“十百千”行动,聚焦交通物流、数字经济、医疗康养等产业,每年确定10个“揭榜挂帅”课题、常态对接百名领军人才、培育引进千名实用型人才。
此外,以307国道、国防路、秋郭线建设为着力点,平头融合发展区聚焦环境提质、产业提效、治理提能三个方面,接续实施“三建三制三评”创建,推动8个乡村振兴项目落地见效,确保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均超40万元,协同推进城乡共富共荣。
向“效”而行 机制创新聚合力
创新“管委会+大企业”模式,与太原市杏花岭区和中北高新区建立项目共建机制,与晋中大学城建立人才引进机制,与山西农大等高等院校建立科创攻关机制……如今,平头融合发展区已成为寿阳县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首创之区”。
山西数字化交通产业园。
平头融合发展区积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结合实际推进集成创新。比如,借鉴京津冀、长三角等先进园区的管理经验,平头融合发展区在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改革公共服务机制等方面加快探索。
该区通过对接相关企业,合作成立投资运营公司,积极参与园区及社会项目建设,支持融投公司通过上市、发行债券、设立产业引导基金、股权投资等方式开展资本运作,进一步增强园区运营公司的造血功能。
此外,平头融合发展区加强与太原市迎泽区、杏花岭区等地的对接交流,充分释放融合区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的优势,让更多优质资源“飞入”融合区,实现合作共赢、利益共享。
在创新考核体系方面,该区根据高质量发展指标、改革创新指标、服务保障指标等指标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探索建立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以亩均工业投资、亩均工业产值、亩均税收等为主要指标的“亩均论英雄”评价体系,依据评价结果,予以分档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