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改革(2024)年会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地方实践高层研讨会上,大同市推荐的“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积极打造全国数据‘算力之城’”案例成为山西省唯一入选的市域案例,同时入列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名单。
业内人士看来,大同市的成功入选,不仅是对其近年来深化改革成果的肯定,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大同市近年来抢抓大模型等先进技术带来的算力需求激增的机遇,充分发挥全市在“能源和算力”的双重优势,不断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奋力建设“算力之城”。
京东物流(大同)客户服务中心(资料图)
从2018年首次引进秦淮数据项目开始,大同已先后引进秦淮、中联、京东、抖音、山西秦云基础等5家全国数据中心龙头企业,累计建成标准机架约23.4万架,投运服务器55.8万台,预计2024年用电量将突破40亿度。
大同通过构建以算力中心集群为核心的产业生态,吸引芯片、服务器、交换机等关键产业主体向大同集聚,形成了人工智能芯片、异构处理器、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新兴产业在大同发展壮大的产业格局,推动大同的主导产业正由“输煤炭、输电力”向“输算力、输服务”转变,着力实现产业形态由“瓦特”变“比特”。
大同建设“算力之城”成效显著,得到业界广泛认可。
2024年5月,大同成功获批全国7个国家级数字标注基地之一;在11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综合算力指数(2024年)》中名列全国295个城市第三名,成为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培育数据标注产业、开展应用场景先行先试、集聚数字龙头企业、建立区域数据生态的“算力之城”。
秦淮环首都·太行山能源信息技术产业基地鸟瞰图。(资料图)
据了解,本次年会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与沈阳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总结并推广各地的改革经验,为地方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新的动力和方向。
本次会议共征集到来自全国各地的2000多个改革案例,经过专家组的严格评审和多轮筛选,最终确定了包括大同市案例在内的多个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