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太原市杏花岭区聚焦基层治理突出问题,一体推进有效减负和精准赋能,让干部轻装上阵,推动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立足实际情况,杏花岭区以“一镇(街道)一清单”方式研究制定全区各镇(街道)权责清单,实行动态调整机制,明确工作责任。同时,杏花岭区建立健全村(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和动态调整机制,明确政策依据、责任主体、主次权限等内容,未经准入事项仍由职能部门承担,避免区直部门向街道社区转嫁任务现象。
杏花岭区志愿者开展志愿行动。
在完善体制机制方面,杏花岭区建立“一对多、多对一”工作对接机制,创新工作模式,制定《杏花岭区区镇(街道)机构业务对口指导目录》,做到区级职能部门和镇(街道)机构业务对口备案互通、镇(街道)机构业务对口情况和办事群众互通“两个互通”,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培训交流机制、交叉互评机制“三项机制”,进一步理顺镇(街道)与区级部门工作对接、请示汇报和沟通衔接关系。
大东关街道导师帮带仪式正在进行。
同时,杏花岭区健全“镇街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聚焦党建服务、基层治理、综合执法、民生保障、应急处突等5大领域,明确镇街吹哨事项、应哨人,实现哨件产生、处置、转办、评估全链条闭环运行。
此外,杏花岭区推动更多力量和资源向基层下沉,大力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并以党建联席会议为纽带,健全街道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制度,动态更新街道社区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和兼职委员履职清单,推动街道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动,实现基层治理多方参与。
杏花岭区志愿者开展志愿行动。
在加强基层便民服务信息网络建设方面,杏花岭区创新自助政务服务模式,实现填表、受理、审批、领证一网通办,依托村(社区)基本网格单元,以警网融合为抓手,探索“警格+网格”联动融合新模式,实现多网合一、一网通办、一网统管。
为让基层干部更有干劲,杏花岭区持续实施村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构建区委领导、组织牵头、部门协同、镇街兜底的基层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推行常态化举办村社“领头雁”培训班、常态化选树“星级小区书记”、常态化推行到村任职研究生“导师帮带制”的三个常态化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履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