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下 心安吾乡丨从“开门见山”到“就地生财” “睡眠小镇”打造古村新景象 -新华网
新华网 > 正文
2024 08/06 08:29:25
来源:新华网

太行山下 心安吾乡丨从“开门见山”到“就地生财” “睡眠小镇”打造古村新景象

字体:

  编者按:城市是山水交融的生态美景,乡村是产业兴旺的崭新画卷。作为太行山上“最绿”的城市,晋城不断擦亮“东方古堡、人间晋城,云锦太行、诗画晋城”城市名片。从城市到乡村,从颜值到品质,晋城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高起点规划、大项目招商、新业态拓展,加强区域资源整合和要素流动,久久为功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

  中国经济信息社调研团队走进太行山下这座“晋级之城”,近距离感受“大美太行、康养晋城”,特推出“太行山下 心安吾乡”专栏,聚焦晋城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新路径。

  盛夏时节,位于山西晋城陵川县的松庙村青山环抱,微风习习。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或漫步于石砖铺设的静谧小路,或休憩于错落有致的木屋民宿,或围坐于药浴池边品茗闲话,尽显悠哉惬意。

  坐落在太行山深处的松庙村,是“避暑圣地”,是植被覆盖率达80%的“天然氧吧”,还是一个围绕“健康睡眠”泡药浴、补药膳的“睡眠小镇”。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松庙村已成为晋城市、陵川县建设文旅康养样板城市的一个缩影。

图为航拍松庙村

  松庙村距离县城30公里,且交通不便,曾是一个贫困人口超过半数的贫困村。村里林地多、耕地少,村民纷纷逃离大山,外出打工,只剩几位老人常住村里,松庙村几近“空心”。

  “全村只有2.45平方公里,现有141户、342口人。”松庙村党支部书记张田杰说,村是小村,老百姓仅靠种植玉米、土豆等经济作物维持生计,收入很低,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

  正因如此,松庙村不遗余力探索脱贫致富路。2015年,松庙村凭借满山的中药材资源,开始发展中药材产业。“山上的连翘由县里统一抚育种植,黄芩、党参则由老百姓自己种植。采摘工作一般会持续两个月,技术好手上山一天能赚1000元。”

  2020年,随着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的建设与开通,这条串联晋城市6个县(市、区)、36个乡镇,覆盖景区景点、特色农产品产区的旅游公路,让松庙村看到了希望。

  在“公路+旅游”的指引下,松庙村积极推进“驿站进农村”,大力发展康养民宿产业,采用“县农投公司+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村民”模式,按照“太行人家·云锦系列”的整体品牌和“睡眠小镇·康养松庙”的经营主题,高标准实施了木结构餐厅、22个小木屋、13处民宿院落、9个汤药浴池、青年旅社、康养健身步道、健身骑行道、停车场、滑草场、12个木质售货档口等康养项目。

  “我们和农户协商,将56户1万余平方米的破旧农房和闲置宅基地统一收回到集体。”张田杰介绍说,在康养民宿产业发展过程中,松庙村还鼓励村民通过租赁的方式将保存完好的房屋改造为康养民宿,或者通过“政府贴息、免费担保”的方式新建民宿农家乐。

  今年五一假期,松庙村日均接待游客1万人次。“我们接待能力有限,一天只能接待200多人,节假日时候‘一床难求’。”张田杰说,接待不了的旅客,便会安排到村民的农家乐中居住。游客走时还会买小米、醋等特产,带动村里的经济。

  “从2020年8月建成试营业至今,我们松庙村变了一个样。环境改善了,产业也有了,村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张田杰说。2023年,松庙村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0万元,人均收入达12000元。

图为松庙村木屋民宿

  为树立“睡眠小镇·康养松庙”这一品牌,松庙村推出以动助眠、以食助眠、以浴助眠和以医助眠四种模式,高标准建设健身步道、骑行道、睡眠体检中心、理疗SPA馆等一系列的康养基础设施,同时还利用陵川特色药膳、药茶等丰富康养食品,帮助游客更好睡眠,实现产业延伸。

  “松庙村以前是个贫困村,如果不是康养文旅发展得比较好,这个村子可能已经被兼并了。”张田杰说,松庙村在原有基础上增设儿童游乐区,不断为增加康养文旅设施、提升旅游接待能力而努力。

  在松庙村,听林海、观繁星、住木屋,一步一景,皆是最抚人心的归园田居景象。(蒲思静、张珂萌、裴小雨)

【纠错】 【责任编辑:赵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