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应县立足特色推动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华网
新华网 > 正文
2024 06/24 09:05:21
来源:山西日报

山西应县立足特色推动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

字体:

  原标题:【高质量发展县域行】增加产业“含绿量” 提升发展“含金量”

  ——应县立足特色推动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

  菜农正在蔬菜大棚采摘架豆。记者马占富摄

  刚开放不久的应县净土寺。记者马占富摄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在农业大县应县广袤的田野里,绿浪翻腾,生机勃勃。全县以绿色为主基调,坚持优农业、强文旅、美生态思路,向绿而生,逐绿而行,壮大优势产业,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培育“特”“优”

  蔬菜种植积厚成势

  “我种了80亩蔬菜,架豆就种了40亩,头茬架豆已经卖了50多万元,还能卖50万元。青椒和尖椒也很快就上市,估计行情也不错,我预估种菜就能收入250多万元。”6月21日,在应县下社镇丰寨村村西的蔬菜大棚,正在采摘架豆的村党支部书记王东告诉记者,“现在我村头茬架豆已经卖了260多万元,我们发展蔬菜走上了致富路、小康路。”

  应县是农业大县,耕地总面积112万亩,基本农田96.7万亩。该县立足区位优势,围绕农业“特”“优”发展战略,做精做深蔬菜、玉米、畜牧等产业,加快实施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工程,推动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特别是推动蔬菜产业成为特色产业、品牌农业。

  从西南的下马峪乡到东面的大临河乡,全县有下社、南河种、金城等9个乡镇种植蔬菜,蔬菜种植面积每年稳定在17.5万亩,设施蔬菜今年达到了1.7万亩。“我县种植的蔬菜品种有架豆、青椒、西红柿、大葱、大蒜等,预计到‘十四五’末,设施蔬菜面积可达到2万亩以上,全县聚焦蔬菜品牌打造,不断提高农特产品附加值。”分管蔬菜发展的应县农业农村局二级主任科员张天保告诉记者。

  “市场年吞吐、交易蔬菜达1.5亿公斤,交易额达2亿多元。”应县南河种镇蔬菜批发市场的宫茂珍对记者说。蔬菜生产出来,销售是重要环节。全县蔬菜总产量每年达5.75亿公斤以上,年产值20亿元左右。为促进蔬菜销售,引进更多的客商收购,该县已建成大中型蔬菜批发市场5家、产地市场31家,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应县紫皮大蒜”“应县青椒”“应县胡萝卜”均成为中国地理标志商标,全县蔬菜品牌、驰名商标以及地理标志产品不断增加,菜豆、青椒、番茄等9个菜种通过了国家产地和产品认证。现在,全县蔬菜“三品一标”绿色认证已达66个,10万亩“应州绿”蔬菜基地通过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良好农业规范认证”,该县是全省首家获得出口认证的蔬菜种植基地县。

  龙头带动

  加快培育文旅产业

  “我们以木塔为龙头,规划制定出古建文化、红色记忆、长城遗址、山水康养、生态休闲5条旅游线路,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现在各条线正在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持续推进建设中。”6月21日,应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张纪平告诉记者。

  应县木塔,闻名遐迩,千年瑰宝,引人入胜。应县人不甘心“抱着金碗没饭吃”,围绕全省建设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5条旅游线路,大力发展全域旅游。重点抓好木塔保护活化利用,加快推动龙首山文化产业园(1∶1研究性木塔)、辽代特色街区等项目,打造辽金文化核心区,推动文旅商贸融合发展,力争创建国家5A级景区。

  “现在,乡里建成未来生态游乐园、沿河星空房、峪见你赶烤美食城等核心景观点和特色农副产品销售展厅等设施,景区兼具城市驿站、运动休闲、亲子游乐、农事体验等功能,为广大游客提供集住宿、就餐、观光、休闲、儿童研学、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慢行系统。”应县下马峪乡党委书记李忠权向记者介绍。下马峪乡坚持以山水为底色、以生态为特色、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深度融合,打造的大小景点串珠成链,成为独具特色的马岚峪生态康养景区。

  在应县龙首山上,文化产业园项目已经启动兴建,圣水塘村明代廉吏田蕙墓正在进行周边环境改造,西崔庄村云朵玫瑰观光园二期项目开工,威宁古堡抢险加固正在修复,红色旅游景点曹汝谦故居正在修缮……全县加快推进文旅产业项目建设,打造文化旅游新地标。

  一个个文旅项目“活”起来,5条旅游线路正在串点成线,文旅产业焕发出活力。“应县木塔博物馆正在编制规划,北大殿将改造成博物馆,塔内文物将全部展陈出来,景区进一步扩大。”张纪平向记者介绍。红火的文旅产业,将有更多的城里人沿着5条线路走到乡村,欣赏美景、品味文化、快乐休闲,享受文旅商贸融合后的“诗和远方”。

  绿色发展

  不断完善产业体系

  一架架大风车林立山头,一块块光伏板点缀在村庄之间,一个个绿色环保型企业落户开发区……应县向绿而生、逐绿而行,深入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工程,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步伐。

  “现在的工作不仅离家近,而且比外出务工更有保障。和以前烟熏火燎相比,车间的工作环境好多了,基本上见不到扬尘。”在应县富彩陶瓷有限公司,来自段寨村的修碗坯工人武一敏告诉记者。随着产业不断升级,工作环境改善,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家门口务工。武一敏说:“现在都用天然气烘干,产品质量上去了,排放也大幅度降了下来。”

  在推进企业发展中,全县着力做好固碳减排和固废利用文章,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企业。县内15家陶瓷企业曾经烧原煤烘干陶瓷产品,现在全部改烧天然气,企业都实施了生产线自动智能化设备升级改造,从传统制造到现代智造蝶变升级,实现了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提质增效。

  “通过改变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新能源逐步取代煤炭,大部分企业都实现了绿色可持续发展。”应县能源局局长张晓东告诉记者。近几年,全县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继引进建成山西华电、山西大唐等新能源企业7家,现在总装机规模224MW,年发电约6亿千瓦时。在建的光伏、储能企业5家,拟建风电、光伏企业6家。

  目前,华电新能源、华朔新技术、阿拉丁耐热陶瓷等20余家不同类型大中型企业相继落户应县,仅应县开发区就引进实施绿色环保型重点项目34个,总投资127.6亿元。应县已初步构建起了以陶瓷产业为主导,以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节能环保为支柱,以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辅助的“1+5+N”产业体系。

  “应县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培育布局未来产业,不断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奋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县县长王晋军告诉记者。(记者马占富)

【纠错】 【责任编辑:李哲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