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夜经济”点亮城市新“夜”态-新华网
新华网 > 正文
2024 05/27 16:10:15
来源:忻州日报

忻州:“夜经济”点亮城市新“夜”态

字体:

  原标题:忻州:“夜经济”点亮城市新“夜”态

  一座城市的消费活力,活跃在白天的楼宇大厦中,也隐藏于夜晚的热闹市井间。

  朱楼画栋、华灯璀璨,忻州古城泰山庙巷引爆游客;民谣演奏、帐篷露营,健康西街的烟火市集精彩纷呈;炭火烧烤、特色小吃,散落在城市各个街区的夜市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入夏以来,“夜经济”的不断升温正让忻州的夜晚变得更具“烟火气”。

  下午6时,公园东街便民市场结束短暂的“休眠”被准时唤醒,迎来一波“夜市大军”,铁板鱿鱼、东北烧烤、煎饼果子、臭豆腐、麻辣烫……来自四面八方的小吃商贩鱼贯而入。停车、支桌、摆凳、备料、开火,紧接着烟火升腾、人声鼎沸。至此,这个平日里只在早上为附近居民提供生活便利的菜市场完成了身份切换,开启夜市模式。

  市井长巷,聚拢是人气,摊开是人间。“老板,10串羊肉,10串猪肉,打包带走。”“先来一箱啤酒,烤串抓紧上”......38岁的孙正伟和妻子徐洁刚收拾停当,烧烤摊前就陆续迎来食客,或站立等待,或自顾自走坐了下来。孙正伟在火炉前的操作驾轻就熟,徐洁根据客人的需求忙前忙后,两人配合默契,旁边的音响则不时传出扫码到账的支付信息。“忙是忙了点,但忙得开心啊。有钱赚嘛。”偶遇顾客攀谈,孙正伟开心之余一脸满足的笑。

  孙正伟和妻子徐洁都来自河南安阳。之前,两人都曾骑着电动三轮流动摆摊,自从搬到固定摊点,靠着炉火纯青的烤串技术和热情周到的服务就迅速圈粉,每天光串就能卖出300多串。

  这场夜市盛宴里,“热辣滚烫”的不仅是孙正伟的烧烤摊。马大姐臭豆腐摊前总有来来往往的食客等待,已是两鬓花白的徐师傅则以色香味俱全的炸串赢得客人称赞,戴眼镜的小哥也不甘寂寞,铁板鱿鱼在他的手中美味生香......在特色小吃美食的周围是慕名而来的市民,他们或三五好友小坐,或游走品尝,共同交织成了夏夜里最动人的烟火气。“夜市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方便品尝各种美食的生活圈子,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感受到了城市的烟火气,生活得更加放松、更加自在。”夜市爱好者王强如是坦言。

  遗山公园夜市临时摊点和公园东街便民市场一样都是今年才专门设置的夜市摊点。但与公园东街便民市场夜市的火爆不同,这里却成了“逆向走红”。由于遗山公园地处人流量较大的居民区周围,本是许多居民健身的地方,但自夜市临时摊点开设以来,反倒成为了许多居民健身之后“进补”夜宵的地方,甚至还有市民专门前来在健身之后挑战美食的诱惑。“最爱吃的就是他家的烤冷面,实在是想吃。”结束了3公里的跑步后,陈阳最终还是没能抵挡美食的诱惑。在遗山公园夜市临时摊点,像陈阳一样成为美食的俘虏的不在少数。“每天收摊都在十点左右了,基本是带的东西都卖完。公园也没人了,咱也正好回家。”徐记沾串的摊主神情骄傲。

  爆满的大排档、逆向走红的夜市、遍布街区的烟火市集……各个消费场景里熙熙攘攘却又井然有序,背后折射城市管理的智慧与温度。今年,忻州市下足城市管理“绣花功夫”,堵疏结合、宣教并重,在加强商户管理的同时增设夜市经营区,既满足流动摊贩的经营需求,又活跃辖区商业氛围,助燃城市“烟火气”。目前,忻州城区4个夜市区域流动摊贩入驻率达95%以上。

  城市烟火气既是生活,也是经济,折射出一座城市的魅力与活力。忻州古城北城门楼外的一处夜市摊点每到傍晚时分准时上演“夜市交响乐”,食物的加工声、摊主的吆喝声、食客的交谈声此起彼伏。

  近水楼台先得月。这处夜市的爆火也得益于忻州古城。近年来,忻州古城深入挖掘“夜味”“夜赏”“夜玩”“夜购”等业态,大力推动商旅文体融合发展,夏日夜间经济新业态、新场景日益丰富,不仅为游客和居民带来新体验,也激发了更多消费需求,间接带动了周边业态的热闹与繁华,从而释放出更大市场活力。

  河北游客韩超说:“我们是从邯郸来的,逛了古城,吃了美食,赏了夜景。忻州古城是一个非常有特色、很有历史文化积淀的地方,希望能常来。”

  以夜兴业、以业活夜。“夜经济”一头连着老百姓的“烟火气”,一头牵着城市消费增长点。创新发展“夜经济”“地摊经济”,打造更多消费场景是今年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随着夜间消费场景的持续“上新”,公共管理服务的不断完善升级,生生不息的“夜经济”正用热闹非凡的“人间烟火”激发忻州更大经济活力。

【纠错】 【责任编辑:武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