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学生身心健康 “烟卡”必须“严卡”-新华网
新华网 > 正文
2024 05/23 08:54:09
来源:山西晚报

守护学生身心健康 “烟卡”必须“严卡”

字体:

  原标题:“烟卡”游戏引发社会关注,我省一些学校发布《致家长的一封信》

  守护学生身心健康 “烟卡”必须“严卡”

  5月中旬,不少学生家长向山西晚报记者反映,小学生群体中出现了一种新风潮——玩“烟卡”。一些小学生走路经常只看地下,在路边的花圃东找找、西找找,只为了一个烟盒;一些小朋友甚至去翻垃圾箱寻找烟盒。

  连日来,山西晚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烟卡”游戏的危害也引发了社会关注。太原、临汾、阳泉等地一些学校发布了《致家长的一封信》,要求家长承担起放学后及假期中对孩子的教育管理职责,确保孩子不玩“烟卡”。

  “烟卡”成为小学生“新宠”

  山西晚报记者调查了解到,“烟卡”这一玩法实际上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经典游戏——纸牌游戏。继萝卜刀、盘串后,“烟卡”正成为小学生间流行的“新宠”。“烟卡”的制作十分简单,只需将各种硬盒香烟盖撕下来,折叠成长方形的卡牌,用于玩“拍烟卡”的游戏。具体的玩法是几个孩子坐在一起,一起出牌,轮流拍打地面,如果拍翻了对方的牌,就可以获得对方的牌。

  “逼得家长跑步的时候,看见个烟盒,还要把烟盒盖拿下来。”太原市民张先生告诉山西晚报记者,他儿子读小学六年级,最近迷上集“烟卡”。儿子班级同学甚至为“烟卡”制定了等级,根据香烟售价的高低划分等级,价格越高,等级越高,罕见、稀有的商标被视为珍宝,可以用来交换更多普通的“烟卡”。

  有家长向山西晚报记者反映,因为玩“烟卡”,许多小孩对香烟品牌的了解甚至超过了吸烟的成年人,为了收集不同品牌的烟盒,他们会向吸烟的家人索要。“‘芙蓉王’‘荷花’攒了一堆,现在跟我要‘和天下’。”介休市民贺先生告诉山西晚报记者,他儿子所在学校的男孩收集“烟卡”,会根据香烟档次将卡分等级,谁拥有的卡多且贵,就有炫耀资本。一些学生为得到高档“烟卡”,直接用现金购买“烟卡”。

  “烟卡”玩法除了比拼收集到的种类,也能通过拍地能否使“烟卡”翻面来定输赢。一名正在玩“烟卡”游戏的小学生告诉山西晚报记者,现在他们的玩法,是需要先摆好自己“押注”的“烟卡”数量,如果被对方扇过来翻了面,那么输的同学就要把相应数量“烟卡”给赢的一方。“烟卡”等级根据烟盒的价格来判定。“烟卡”不仅好玩还能卖钱,档次高的“烟卡”除了可以和同学兑换档次低的“烟卡”,也能直接卖给对方。

  “烟卡”成商品线上线下都有售

  山西晚报记者调查发现,“烟卡”在小学生群体间流行,不少小学生通过各种手段获得“烟卡”。据中国控烟协会公益法律专业委员会调研报告,目前的“烟卡”来源主要有三种,一是烟店收集烟盒折叠售卖;二是专门的单位制作、印刷、生产;三是孩子自己收集折叠。

  在一些超市、线上网购平台中,都有打包销售的“烟卡”,一本涵盖各类“烟卡”的卡册售价可达数百元。在一些短视频平台,有自媒体博主拍摄播放“烟卡”制作视频。在视频的右下角是售卖“烟卡”的链接,点进去就会发现实际上是销售“烟卡”的店铺。

  在电商平台上,也有众多“烟卡”产品热销。山西晚报在多个电商平台搜索关键词“烟卡”,不少网购平台上均有销售“烟卡”。在一家网店内,标注有“精品稀有卡‘和天下’”100张的售价为31.9元;在另一家网店内销售的“烟卡”分稀有卡和普卡,涉及的品牌高档的有“和天下”“中华”“荷花”,档次低的则有“红塔山”“白沙”等。一些号称“绝版”“稀有烟卡”,商品评论中多是“孩子很喜欢”。有的名为“文具用品”的店铺内,商品竟几乎全是“烟卡”。在一家电商平台,两家售卖“烟卡”的店铺显示商品已拼2万+件。

  山西晚报记者走访太原市一些学校周边的玩具、文具店,发现在个别文具店也在出售“烟卡”,品种包括“中华”“好日子”“玉溪”“白沙”等硬盒香烟盖。山西晚报记者以给孩子购买“烟卡”为由,询问价格,老板详细介绍几款“烟卡”:“这些‘烟卡’2元1张,‘烟卡’越稀罕越好玩,买‘稀有卡’孩子们有面子。”店铺老板说。

 一些学校致信家长对“烟卡”游戏说不

  “烟卡”的流行引发了老师和学校的关注。4月以来,山西一些学校开始向“烟卡”说不,禁止学生在校园玩“烟卡”,同时发布《致家长一封信》,提醒家长提高对“烟卡”危害的认识,加强相关教育、引导。

  “玩‘烟卡’游戏成瘾存在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分散学习精力、不良价值导向的风险隐患。为给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我们呼吁各位家长一起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太原市享堂西街小学5月14日发布《致家长一封信》,信中描述“烟卡”存在的危害:“拍烟卡”的出现,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导致上课不专心,甚至有些孩子会在上课过程中偷偷叠“烟卡”,相互交流游戏的事情,心念“拍烟卡”,偶尔会情不自禁做出动作拍打出声音,这些都有可能影响学习专注度;学生三五成群趴在地上玩“烟卡”,地面有灰尘和细菌覆盖,很容易感染细菌病毒;“拍烟卡”游戏有变相赌博的风险,小学阶段是孩子们行为习惯的关键塑形期,孩子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定型期,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防止沉迷。太原市万柏林区新庄小学5月17日发布《致家长一封信》,该校在信中提到,家校携手,严防沉迷。要求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孩子不要收集香烟盒制作“烟卡”,不要参与“拍烟卡”游戏。一旦发现孩子带“烟卡”或正在进行“拍烟卡”游戏,请立即制止并没收“烟卡”。

  “请家长监管好孩子不要带‘烟卡’进校园。”垣曲县七一小学5月14日发布《致家长一封信》。该校在信中提到: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应有意识地引领孩子走到户外,参与到羽毛球、足球等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中,激发他们更多的兴趣爱好,开创更多有益身心的游戏,让他们在探索与实践中学会“玩”的艺术,实现全面发展。“家长要加深了解孩子玩‘烟卡’的不良影响,掌握防止孩子沉迷‘烟卡’游戏的早期识别和干预知识,切实承担放学后及假期中对孩子的教育管理职责,确保孩子不玩‘烟卡’。”阳泉市朝阳小学校5月17日发布《致家长一封信》,该校在信中表示:希望家长能够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是否在玩“烟卡”游戏,以及他们对游戏的看法。向孩子解释吸烟的危害,以及“烟卡”游戏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意识。

  流行校园的“烟卡”游戏,亦引起了教育主管部门关注。乡宁县教育科技局5月20日发布《关于防止沉迷“烟卡”游戏的重要提示函》,要求全县中小学防止学生沉迷“烟卡”游戏,加强家校沟通,严防学生玩“烟卡”的现象发生。各校(园)通过公众号、美篇、抖音小视频等宣传媒介,向学生及家长宣传孩子玩“烟卡”的危害,引导孩子不玩“烟卡”。倡议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吸烟,废旧烟盒应立即销毁,不给孩子接触烟盒的机会,共同合力营造孩子健康的成长环境。

  “烟卡”的收集和交换或对孩子健康造成影响

  根据我国《烟草专卖法》的相关规定,废旧烟盒剪下的烟盖,也就是孩子们所说的“烟卡”,商家是不得二次销售的;私自将烟草厂家的商标印刷销售,则涉嫌侵权注册商标持有人的合法权益,是一种侵权行为。“烟卡”是从烟盒上剪下来的,是香烟制品的一部分,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任何含有烟草商标、标识的制品均不允许向未成年人销售。

  5月17日,垣曲县公安局食药侦大队联合县烟草专卖局、县教育局、县人民检察院、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单位,对校园学生及周边商铺销售“烟卡”行为开展宣传和专项整治活动。民警以垣曲新建小学、城南小学、七一小学等校园周边的文具店、玩具店、超市等为重点,突击检查了经营户“烟卡”产品的销售情况,并对违规行为进行了集中整治。活动中,民警们向学生宣讲烟草危害、不尝试吸烟、劝阻他人吸烟等控烟知识,引导学生自觉做到不收集、不攀比、不玩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抵制诱惑能力。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2021年中国中学生和大学生烟草流行调查显示:中学生尝试吸烟比例达16.7%,其中男生23.2%,女生9.5%。“‘烟卡’上的图案和文字可能会对孩子产生不良诱导,例如:一些‘烟卡’上可能印有烟草品牌的信息,这可能会增加孩子对烟草的认知,甚至诱发他们尝试吸烟的行为。”山西省精神卫生中心情感障碍科副主任医师王丽接受山西晚报记者采访时说,‘烟卡’的收集和交换过程中可能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影响,例如:翻找垃圾可能会让孩子接触到不干净的物品,增加患病的风险。此外,孩子们为了一定数量的“烟卡”可能会上网购买,这样既浪费了金钱,又可能接触到网络上的不良信息。更重要的是,“烟卡”游戏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学习造成不良影响。因为“烟卡”游戏存在输赢,可能会让孩子产生攀比心理,增加虚荣心和竞争压力。有的孩子可能因为输掉游戏而感到失落,长此以往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自信心和心理健康。此外,“烟卡”游戏可能会让孩子分心,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绩。家长和学校应该引导孩子正确对待“烟卡”游戏,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时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记者 梁成虎)

【纠错】 【责任编辑:赵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