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提升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水平,积极探索党员教育管理新途径,近日,太原市万柏林区滨体社区根据党员不同年龄、不同类型,聚焦上门式、风筝式、帮扶式、激励式“四式”分类管理,推进党员分类管理精细化。
“上门式”管理让“居家型”党员有“盼”
滨体社区综合考虑退休老党员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对一些行动不便的老党员,采取“结对送学”,定期送学习材料的方式,帮助读、交流学,落实“上门式”服务、“送学式”教育,解决年老体弱党员因行动不便无法参加组织生活的难题。
“风筝式”管理让“流动型”党员有“家”
滨体社区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台账,建立“一对一”联系机制,让流动党员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通过建立流动党员微信群,滨体社区及时将学习强国、万柏林党建等重点内容实时推送,建起流动党员日常学习“指尖课堂”,坚持党员流动到哪里,组织工作就覆盖到哪里。
“帮扶式”管理让“特殊型”党员有“爱”
通过入户走访,对生活困难、老弱病残等特殊类型党员进行全面摸排,滨体社区及时建立困难党员档案,开展送学上门、帮办代办等服务,把困难党员纳入长期帮扶范围,以“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的模式,把有温度、有鲜度、有力度的志愿服务送到困难党员身边,有效解决困难党员的急愁难盼。
“激励式”管理让“活跃型”党员有“为”
社区工作人员鼓励引导党员主动亮身份、树形象、作贡献,激发他们投身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滨体社区邀请有相关经验的党员,通过列席小区议事协调会议的方式,借助丰富经验推进社区治理工作;为热心公益的党员建立意见建议收集渠道,让他们成为提升社区服务能力的帮手;将有群众基础擅长邻里纠纷调解的党员组织起来,让他们成为文明家风的推手;让有扎实理论基础的党员有针对性地组织宣讲活动,让他们成为思想文化建设的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