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做手机的“主人”-新华网
新华网 > 正文
2024 03/19 12:00:17
来源:太原晚报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做手机的“主人”

字体:

  原标题:“手机控”变“控手机”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做手机的“主人”

  开学已有三周,有些家长们反映,孩子业余时间总是拿着手机,刷视频、玩游戏,家长们不由自主地担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业成绩。在与手机“争夺”孩子的过程中,家庭矛盾也会升级。作为家长,该如何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而不是被手机控制,太原市第三十六中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刘思怡老师给出建议。

  轻度沉迷

  约定合理使用时间

  如果只是轻度沉迷,就要约法三章,明确规则。刘思怡建议,家长可以郑重召开一次家庭会议,和孩子一起讨论商量手机使用的时间、内容以及场景等,比如,一天玩手机不能超过1个小时,每次玩手机不能超过20分钟等,并最终达成共识。同时,需要在一定范围内给孩子自由裁量的权利,这会让他们感到被尊重,也能让他们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自己是在主动参与。在规则中,根据实际情况,也要约定父母在家使用手机的情况,展示积极自律的行为和态度。

  在孩子使用手机期间,家长要给予自主空间。当孩子临时有查找资料的需要,未在规定使用期间时,可与家长商量后使用手机。家长要定时主动与孩子沟通。

  中等沉迷

  和善坚定解决冲突

  时间到了,孩子却不放下手机怎么办?这个问题通常是造成亲子矛盾的核心所在,也是最棘手的。大多数孩子都无法做到自觉且及时地把注意力和兴趣热度从手机上抽离。

  对于这一点,刘思怡建议:“提前发出预警,保持温柔而坚定的立场。”比如,“还有10分钟,抓紧时间哦。”提前铺垫,让孩子有个心理准备。可以预警一次,也可以数次,依然无效的话,家长就可以正视孩子的眼睛,用温柔且坚定的语气对孩子再说一次“我们约定的时间到了”。在“劝服”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力量和气场。过程中不要带批评和指责的语气,只描述事实,更不要动手去抢手机。

  相关研究表明,要想改变孩子的行为,鼓励的作用比惩罚的作用效果好。对放下手机的行为进行鼓励,会有助于孩子摒弃不好的习惯,培养一个好习惯。

  重度沉迷

  走入孩子内心世界

  当孩子确定已经沉迷手机,或者手机成瘾的时候,家长需要走入孩子的内心,在行为、感受以及需要的层面,了解孩子手机成瘾行为及背后的原因与内在需要。比如,在孩子从幼儿园到中学的每个阶段,父母对孩子的陪伴时间有多少?孩子青春期的同伴关系是否正向稳定?孩子是否在现实中能获得成就感?刘思怡认为,针对孩子沉迷手机,更有效的解决方案是“替换”,而不是限制。

  因此,家长可以从拓展孩子的现实兴趣感、增强孩子的现实成就感、鼓励孩子找到现实归属感、引导孩子探索自我价值感等方面出发,解决问题。适当允许孩子在现实中做喜欢的事情,当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感觉到意义和价值,有自己的现实目标,那么就不会过度地在虚拟世界里找寻价值。(记者 张晓丽)

【纠错】 【责任编辑:李哲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