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近日召开的省直林局专题新闻通气会上了解到,山西省直林局用不到全省一成的国土面积培育了近三成森林,用不到全省三成的森林蕴藏了近一半的木材蓄积,探索形成38种可推广、可复制的森林经营模式,同时包含省内41处自然保护地和超过三分之一的风景名胜区,被称为山西的“生态高地”“碳汇基地”。
会议现场。
从河东到塞北、从太行到吕梁,近年来,山西省直林局不断壮大机构队伍,逐步形成了辐射山西、集中连片的国有大林区,所辖范围内的125个国有林场分布全省,建立起环抱三晋大地的国有林场群,成功搭建全省森林生态系统的四梁八柱。
山西省林草局副局长杨冠军介绍说,省直林局是山西省森林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基础和骨干力量,目前全省森林面积增加到1558万亩,以国有森林资源为主体框架构筑的绿色屏障,已成为阻挡风沙南侵的“生物墙”、减少水土流失的“生态坝”、保障水源供应的“大水库”。未来,山西省直林局将继续坚持好体制优势、发挥好资源优势,不断为厚植生态底色、建设美丽山西贡献更大力量。
作为山西省生态建设的主力军、先锋队、排头兵,省直林局一直以来发挥体制机制、技术储备、资源富集、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等优势,探索形成局地合作造林新机制,带动地方林业生态建设提档升级;深化与国内外科研院所的合作,探索形成38种可推广、可复制的森林经营模式,扶持林地生态养殖、林下药材种植,深入推进林产品采集加工;发展森林旅游康养,畅通绿富同兴渠道。同时,山西省直林局在智慧平台建设、林木良种培育、困难立地造林、森林虫火防治、无人智能管护等方面下功夫,取得一定成效,守护林草资源的同时,也培养了优秀的林草队伍。
据介绍,围绕再造引领优势、全面提升发展水平,山西省直林局努力在完善林长制制度建设、推动国有林场现代化建设、林草生态修复、林草转型发展、林草资源管护提档升级、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技兴林兴草、畅通生态美与百姓富转化通道等八个方面做示范,以数字化为引领,加速林区现代化建设进程,逐步把工作重心向森林抚育、灌木林改造、未成林地管护等方面转移,引导全省国有林场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上下功夫,并加大林区生态旅游康养宣传力度,努力打造康养山西夏养山西的绿色名片。
依附“两山”“一川”形成的自然风光,山西省直林区建设起环境优良、效益明显的森林康养基地,营造了独具特色、多元融合的人文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