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晋祠庙会古 文化气象新
农历七月初二,是晋祠传统古庙会。古庙会以晋祠为载体,祭祀圣母诞辰,古称“赛神会”,是一项盛大的民俗活动。2008年,晋祠庙会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8月16日至20日,即农历七月初一至初五,由太原市文物局主办,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晋祠博物馆、晋祠园林中心承办的“寻迹中华文化,传承千秋礼仪”系列文化活动晋祠古庙会,在晋祠举办。截至8月21日上午,晋祠游客量达10.9万余人,线上观看量865.69万。
5天的庙会,每天精彩各异。“天鼓迓旭”展示了古老黄河、晋阳文化中动人心魄的民间艺术“中国第一鼓”。鼓手身姿矫健,鼓点铿锵有力,节奏激越鲜明,场面蔚为壮观,表演形式、鼓点花样、演奏技巧极具特色,展示了三晋文化的独特魅力。“龙腾舞狮”锣鼓声欢快,醒狮、金龙时而腾空跃起,时而围绕成圆,或憨态可掬,或勇猛威严。
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祭祀建筑群,也是中国古代祭祀文化的重要代表。“圣母大祭”依据晋祠传统祭祀礼仪,结合现场音乐、舞蹈、戏剧表演,让公众沉浸式感受古代祭祀文化的庄严与神秘。水镜台上,讲解员以圣母殿侍女为原型,自主创作编排舞蹈《宋塑华裳》;民艺剧场,汇聚舞蹈、相声、杂技、曲艺、戏曲、古戏法、八音会等中国传统艺术;晋祠博物馆与太原话剧团联合打造的原创话剧《唐风晋韵话晋祠》精彩呈现,带领游客回眸晋祠千年,探源三晋文化。
《龙兴盛会》情景剧,通过“迎宾”“开市”“礼乐”“圣驾出巡”“晋祠之铭并序碑”5个章节,再现唐太宗李世民重游晋祠、御书留碑的盛世场景。游客们闻声而来,通过对晋祠历史的再现,让游客移情入境,促进中华文化认同和文化传承。
吟诵千年古韵,传承非遗经典。流碧榭、白鹤亭内,李白、范仲淹、欧阳修等诗词大咖穿越千年,与游客互动吟诵,让游客体会诗词文赋之美,汲取古典文化精华。琵琶柔和、古筝悠扬、二胡婉转、笛子清越,古典乐曲在亭间回荡,书家、画家挥洒自如、笔墨灵动,潇洒飘逸的字迹和牡丹的天然秀气交相辉映,展现着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面塑、剪纸、葫芦、月饼、糖人等非遗传承人,现场教学展现非遗风采,游客通过互动体验,感受非遗魅力。
太原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伟表示,晋祠古庙会文化活动,依托晋祠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地域特色,在保持优秀传统民俗活动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弘扬晋阳文化,讲好太原故事,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创新与民俗文化的深度融合,对于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文化根脉具有重要意义。(记者 陈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