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g src="http://www.sx.news.cn/ztjn/dtlh/imgs/logo-sx.png" />
山西频道信息
首页 要闻 政情 产经 医卫 房产 教育 旅游 体育 融媒体
晋中·砥砺奋进的五年吕梁大同

太原市小店区刘家堡村:党建引领见实效 产业多元增实力

2023年02月17日 17:33:08 来源: 小店区融媒体中心

  刘家堡村位于太原市小店区,2022年被评为“全国非遗旅游村寨”。近年来,该村经过一系列探索和实践,不断向组织强、产业兴、人才聚、文化浓、生态佳的新村迈进。

  刘家堡村。

  基层治理根基实 “三治格局”亮点频现

  聚焦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近年来,刘家堡村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级组织体系,纵向上形成“村党委—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共产党员户”四级网格组织体系,横向上实现“一网格一党小组”,覆盖全村100名党员、937户群众,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同时,刘家堡村通过选优配强“头雁队伍”,构建党员+志愿者+非遗团队“全能型”队伍,建立“大学毕业生+优秀农民+离任干部+乡土能人”的后备人才递进培养模式的“1+3+X”模式,进一步强化队伍,引入资金、技术、人脉、团队和先进管理理念,不断拓宽本地群众就业渠道,实现群众增收创收。

  为了将基层治理融入到村民日常生活中,刘家堡村联动各方力量,将村内各处闲置宅基地统一租赁,打造成为便民大厅、党员之家、协商小院、人大接待室、老年餐厅,以点带面,辐射带动,不断提升引领力。

  同时,刘家堡村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孝老爱亲”“星级美丽庭院”等评选活动,推进“德治法治自治”建设,推动形成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以村民楼院为基本单元,刘家堡村将党建引领、法治宣传、人居环境整治、民生保障等工作纳入网格化治理,实现“自治”联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刘家堡村引入非遗文化。

  干部群众齐发力 集体村民双增收

  “如何能够加快带领村民致富的步伐?如何能够把土地、房屋以及闲置的劳动力综合利用起来?如何吸引市民来到三十公里外的农村休闲游玩带动消费?这是我们两委班子前期一直不断探索的问题。”刘家堡村党委书记乔武平说。

  以问题为导向,刘家堡村积极发展城郊型都市现代农业,打造以“王琼故里·刘家堡特色民俗文化村”为主题的新型农家乐、民宿、康养聚集地。

  依托“王琼故里”特色文化符号,刘家堡村重修王琼故居,拍摄了电影《明臣王琼》。同时,该村引入非遗文化,打造“王琼故里•非遗文化街区”,成立“匠人工作室”,实现文旅+非遗+数字赋能的综合模式。

  目前,千层底传统制作技艺、西华门舞狮、太重鼓乐、古法黑釉技艺(陶艺)、神针火技术、穆府老膏药等47个国家级、省市级非遗及手工艺项目已入驻刘家堡村。

  刘家堡村探索“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积极打造西红柿产业园区、玉露香梨产业园区、食用菌产业基地、鱼菜共生基地、工艺葫芦产业基地、花卉种植培育基地、灵芝种植基地等;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发展模式,建立科普惠农服务站、创新驱动学会服务站,为农民提供培训、咨询、技术指导。

  在文旅融合方面,刘家堡村全链条、多样化畅通文旅传播之路,盘活闲置资源,增加集体收入来源,通过维修改造废弃的小学教学楼,实现租金收入;利用闲置的院落打造高标准餐厅,接待旅行社、研学培训等团队用餐,增加三产收入;打造党群服务中心,与省市区三级党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带动专业培训服务增收。此外,刘家堡村成立了抖音推广团队,打造了数字化智能导览系统,让游客置身3D立体墙画里感受“人在街上走,心在画中游”。

  美丽乡村。

  村容逐步焕新颜 村民持续得实惠

  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刘家堡村逐步推进美丽乡村改造建设,对道路、水电管网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道路绿化、墙面亮化、墙面美化等工程提档升级,农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均得到改善。

  社区食堂是关系社区居民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刘家堡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全面落实惠民政策,全村70岁以上老年人每月花45元,每顿饭0.5元就能享用四菜一汤。

  通过民宿流转和非遗项目引进,刘家堡村进一步发展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致富。村民的老院子每年可以有一万多元的租金收入,每一个非遗项目平均需要两个工作人员,为村里闲置的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村民将自家的庭前屋后变为经营场所,小商店、小饭馆相继开起来,在家门口就业创收。2022年,刘家堡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0万元以上,村民人均收入增加1万元以上。

  聚集能工巧匠把非遗乡韵融入田园风光、建设非遗文化街区、改造民宿院落……如今的刘家堡村,面貌焕然一新,由过去的传统农业村蜕变为现代农业和乡村文旅多元发展的“网红”村。刘家堡村将继续探索乡村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真正走出一条村强、民富、产业兴的乡村振兴新路。

[责任编辑: 王俊玲 ]
0100702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374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