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g src="http://www.sx.news.cn/ztjn/dtlh/imgs/logo-sx.png" />
山西频道信息
首页 要闻 政情 产经 医卫 房产 教育 旅游 体育 融媒体
晋中·砥砺奋进的五年吕梁大同

山西晋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3年01月05日 16:13:40 来源: 晋城市委新闻中心

  2022年以来,晋城市紧抓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一号工程”,创新手段、多措并举,因地制宜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2022年,该市1552个行政村集体收入全部达10万元,412个村超过100万元。

  乡村风光。

  党建引领,凝聚集体经济发展合力

  走进沁水县龙港镇青龙村,一排排温室大棚整齐排列。青龙村位于梅河流域,近年来,村党支部领办成立专业合作社,先后投资3000余万元统一修建大棚600余标栋。同时,该村积极延伸产业链条,投资300万元建成西红柿酱厂,每年可加工西红柿100余万斤,生产西红柿酱100余万瓶,村集体年收入达到100余万元。通过与相关企业合作,青龙村大力发展文旅康养产业,目前已完成民宿客栈、青少年活动中心、水上乐园等项目,按照“保底分红+收益分红”模式,每年村集体保底收入15万元。

  在青龙村的示范带动下,梅河流域的固镇、孔峪、上苏庄3个行政村共建成蔬菜大棚500余栋,村集体年均增收2万元,带动177户农户户均增收1.9万元。目前,整个梅河流域形成了总标栋达1100余栋的蔬菜大棚、年产值1000余万的设施蔬菜产业经济带。

  据龙港镇党委书记牛海波介绍,为进一步形成规模效应,龙港镇党委指导固镇、孔峪、王寨、青龙、上苏庄5个行政村成立梅河流域设施蔬菜产业联合党总支,党总支领办成立梅河流域设施蔬菜股份有限公司,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以原有蔬菜大棚、土地等资源入股公司,公司按股份进行分红。目前,该公司正筹备建设农产品交易中心,搭建农产业销售平台,不断提升梅河流域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022年以来,晋城市积极推动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鼓励村集体依托可支配的资源、资产、资金,由党组织领办创办土地、农业生产经营服务、文旅康养、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坚持走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道路。目前,该市已有1552个村推行支部联建和领办合作社。这些合作社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产业带动”“劳务创收”“村企联营”“村村抱团”等多元化发展途径,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项目带动,打造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

  近日,晋城市城区洞头村的干部群众和晋城市大洞头宸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的员工正加快对美食广场、部分民宿等项目进行改造提升。

  近年来,洞头村依托自然资源优势,与浩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大洞头宸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大力发展农家乐等生态旅游产业,建成了研学中心、廉政教育基地、游客中心、麦田广场、山间小木屋等,使该村旅游产业迸发出强劲活力。

  洞头村山间小木屋。

  据洞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芳芳介绍,目前,美食广场提升改造工程通水通电环节已接近尾声;南山步道、灯杆、绿化等基础设施改造前期各项工作已经展开;新建高端民宿工程有序推进。这一系列工程完成后,将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洞头生态旅游等产业打下坚实基础。

  如今的洞头村,正逐渐打造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红色研学、廉政教育为一体的优质口碑目的地,目前,已累计接待各类游客和培训人员20余万人,带动附近村民就业200余人,村民人均收入达到2.1万多元。

  2022年以来,晋城市大力推动特色优势农业发展,实施了总投资超千亿元的880多个农业农村项目,形成了生猪、家禽、肉羊、蜂业、蔬菜、中药材六大特优产业和蚕桑、黄梨、甘薯三大特色产业的“6+3”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带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农民致富增收。

  在文旅康养方面,晋城市规划实施了太行一号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带、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丹沁两河沿线治理示范带和环城水系清水复流工程“四大牵引性工程”。

  晋城市特优农产品展厅。

  作为山西省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唯一整市推进试点市和全国康养产业发展大会永久会址,晋城市坚持把全市域作为功能完整的文旅康养目的地来规划、建设、管理,高标准谋划实施了“示范区+特色小镇+百村百院”等一批重点项目,探索走出壮大集体经济的新路径。

  随着一个个项目快速推进,晋城市村集体产业规模越来越大,产业结构更加多元,更多的村民享受到了村集体“红利”。

  支持保障,激发集体经济发展新活力

  陵川县附城镇丈河片区党委通过“1个中心村+5个脱贫村+1个企业”的联建模式,以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促进片区各村集体经济整体提升。2021年,丈河村集体增收50万元,带动片区各村集体收入均超过10万元。

  陵川县六泉乡浙水村采取“县农投公司+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村民”模式,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休闲娱乐、农家乐等多种康养旅游业态,2021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25万元。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2022年,陵川县整合各类涉农资金1.65亿元,集中投向文旅康养、中药产业、特色种养等特优产业,带动集体增收、群众获益;引入农信社信贷资金,通过扩大评级、授信面,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个体工商户、农户进行综合授信,2021至2022年农信社投放净增10亿元,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统筹使用资金,有效解决了“钱不足”的问题。这是晋城市强化要素保障,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的一个缩影。

  浙水村阳马广场长廊。

  在机制保障方面,晋城市强化项目推进,重大项目采取“指挥部+公司”方式,市级领导协调解决重大问题,项目公司等以市场化方式推进;分类督导考核,将发展集体经济纳入各级党组织书记党建述职评议和县级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乡镇“三农”考核,分类分考、跟踪问效。同时,该市注重奖励激励,每年拿出5000万元对集体经济“标杆村”和贡献突出人员进行奖励,并将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与村干部待遇报酬挂钩;坚持多元投入,市县乡成立乡村振兴公司,盘活优质涉农资产280亿元,整合各类涉农资金150亿元,撬动社会资本300亿元,多渠道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难题。(牛前进)

[责任编辑: 王俊玲 ]
0100702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257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