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至22日,山西省原平市以梨花为媒、诗歌为介举行第十二届梨花诗歌艺术周。期间,原平不仅邀请八方游客赏梨花、看民俗、品美食,还签约了总投资157亿元的20个项目,为铝电名城“转身”开启了新篇章。
艺术周期间,原平市委副书记、市长常永峰做客新华访谈时表示,原平正以高质量高速度转型发展为主题,大力实施“四梁八柱”产业提升战略,建设产业强、人才兴、生态美、百姓富的新原平。
从2009年原平举办首届梨花诗歌艺术节开始,到今年已是第十二届。我们将“艺术节”变为“艺术周”是为了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助推农产品展销,推进原平全域旅游建设,扩大原平对外知名度,让更多的朋友了解原平、亲近原平、投资原平。
今年的活动与往年相比不只是时间上的变化,我们还丰富了活动内容,延伸了活动主题。
一是经典赛事成亮点。利用忻(忻州)、定(定襄)、原(原平)跤乡优势,聚焦“跤王争霸赛”,推进体育运动产业与休闲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
二是文旅活动唱主角。梨花周系列文化活动集中展示“诗画原平”“大美原平”等为主题的摄影作品,举办凤秧歌、云胜锣鼓、北路梆子等民俗活动,辐射带动乡村旅游,让游客享受精彩的“文化盛宴”。
三是招商引资助发展。我们围绕以节招商,以节兴旅,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精心组织“梨花为媒、赢商天下”招商推介暨项目签约仪式、农副产品展销活动,通过项目签约、经贸洽谈,实现政府、企业、百姓的共赢发展。
按照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县的标准和要求,我们在农业现代化、全域旅游、农民增收等方面,先行示范,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打造乡村样板。
一是强化园区引领。我们建设了以酥梨和设施蔬菜为主导产业的30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辐射带动周边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二是积极搭建平台。通过搭建良种推广、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新技术支撑、农产品交易、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平台,进行标准化种植,实现梨果产业提质增效。
三是建设特色基地。创建道地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梨果深加工基地、毛建茶和蒲公英茶加工基地,推进统一生产、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逐渐将区域特色转化成全产业链闭环经营新模式。
四是加强品牌创建。我们以建立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为抓手,以同川酥梨、紫皮大蒜、石鼓小米等特色农产品为依托,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创建原平区域公共品牌,为农民致富开辟金光大道。
原平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素有“三里九乡”的美誉。
一是挖掘。要开发好梨乡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历史遗迹,做好策划包装,讲好原平故事,打造文化品牌,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整合。依托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围绕天涯山、滹沱河、五峰山、崞阳古镇、同川梨园等核心景区,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构建起“一河中开、两岸锦绣、全程贯通、全域旅游”的新发展格局。
三是推介。利用忻州古城“原平小院”平台,招商推介、果商大会等系列活动宣传原平,提升原平文化知名度。
“十三五”期间,原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
一是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综合实力日益提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15年的90.9亿元增加到146.6亿元,增长15.1%,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
二是转型步伐不断加快,发展活力稳步增强。我们坚持工业向园区集中,目前共入驻企业87家,“四上”企业工业总产值63.7亿元,逐步形成现代煤化工、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三大产业集群。农业上大力实施“特”“优”战略,“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155个,六大产业集群发展势头迅猛,六大地域品牌成为响亮的名片。与此同时,第三产业日趋繁荣,旅游业收入190亿元,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8.4%。
三是拉大城市框架,城市品位和承载能力显著提升。实施242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新增城市道路14公里,改造41条小街小巷,大西高铁原平站投入运营,公铁协同、城乡贯通的综合交通路网初步形成。
四是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民生福祉不断提升。成立原平市医疗集团,城乡医疗一体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推进整沟治理、绿色矿山创建等生态修复工程,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三零”创建成效显著,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提升。
2021年是山西“十四五”转型出雏型的开局之年,是忻州蹚出全面转型之路攻坚期的关键一年,也是原平“夯基垒台振雄风、架梁立柱铸辉煌”的起步之年。
我们将以高质量高速度转型发展为主题,大力实施“四梁八柱”产业提升战略,全力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样板市、晋北区域中心枢纽城市、高品质现代宜居山水田园城市、内陆地区县域对外开放新高地“三市一高地”建设,努力建设产业强、人才兴、生态美、百姓富的新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