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现场。新华网 发
新华网太原6月9日电(王俊玲) “改变以往‘看菜下饭’‘矮子里拔将军’的思路,聚焦国家战略和山西转型发展,敢于问鼎科技前沿。”山西省科技厅副厅长牛青山在9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解读了山西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专项规划的六大变化。
发布会上,牛青山介绍称,《山西省“十四五”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规划》(以下简称“创新生态规划”)突出“改革思维”,在改革科研组织方式、强化科研结果导向、突出课题的引领性作用、突出科研的整体协调性、破解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突出科技成果产业化六方面呈现出变化。
值得关注的是,在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创新生态规划特别提出,完善科技成果评估和作价投资模式,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入股,调动产业化的积极性。
创新生态规划按照工程、平台、主体、人才、成果、治理、文化7个“一流”组织部署任务,着力解决创新课题质量不高、创新平台实力偏弱、创新主体数量偏少、更加突出科研的整体协调性、创新成果转化不畅、创新人才结构不优、创新氛围不浓等事关一流创新生态建设的关键问题。
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力争实现“3个突破5个倍增2个全覆盖”。具体就是,到2025年,国家实验室、国家大科学装置和国家超算中心在山西布局,实现三个“零”的突破;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总数倍增、省级重点实验室(含省实验室)数量倍增、研发经费投入实现倍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倍增、技术合同成交总额实现倍增;中试基地实现“14+N”个重点产业集群全覆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活动保持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