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portrait
has-portrait

创新加工技艺和产业推广,让柳林碗团走向全国

新华网首页时政国际财经高层理论论坛思客信息化房产军事港澳台湾 图片视频娱乐时尚 体育 汽车科技食品

产自吕梁山西麓的柳林县“沟门前”碗团,从一个地摊小吃发展成“中华名小吃”,实现了荞面碗团工业化生产和产业化推广。在山西省两会期间,山西省人大代表、柳林县沟门前风味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贾旭东做客新华访谈,讲述创新碗团加工技艺的故事,以及走出去开店的“碗团梦”。

精彩观点
1

“沟门前”碗团从一个地摊小吃发展成为“中华名小吃”,中间经历了什么样的过程?怎么做到的?

“沟门前”碗团从一个地摊小吃发展成为“中华名小吃”,中间经历了什么样的过程?怎么做到的?
2

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实现工业化生产和产业化推广。

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实现工业化生产和产业化推广。
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实现工业化生产和产业化推广。

“沟门前”碗团的发展过程有政府和社会各界参与和帮助。柳林县有一家煤炭企业入股企业,给了资金支持。

柳林碗团从一个地摊小吃,现在可以放到方便盒里,放在真空袋里,可以“穿衣戴帽”了,这里就有不少技术创新。比如作为淀粉制品的碗团要做成速食的工业品,我们的团队就攻克了很多技术难题;此外,还有碗团的生产设备、产品形态研发等研发和创新,从而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和推广。

1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碗团加工技艺传承人,你认为柳林碗团有哪些独特的“文化味”?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碗团加工技艺传承人,你认为柳林碗团有哪些独特的“文化味”?
2

凝聚着黄河岸边柳林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也造就了碗团加工技艺。

凝聚着黄河岸边柳林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也造就了碗团加工技艺。
凝聚着黄河岸边柳林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也造就了碗团加工技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都有它的特色小吃,柳林碗团就是柳林的特色小吃。小吃的成长过程承载着一个地方的文化。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柳林碗团有近2000年历史,有三个特点:第一,它就碗即食,划着吃;第二,柔韧、筋道、爽滑,让胃里有舒服的感觉;第三,油辣椒香,香而不辣。

好吃是怎么来的?其实就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从磨面、和面、醒面以及油辣椒制作等流程,凝聚着黄河岸边柳林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也造就了碗团加工技艺。

1

“沟门前”品牌在发展中怎样去带动当地老百姓增收?

“沟门前”品牌在发展中怎样去带动当地老百姓增收?
2

准备招募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有志从事小吃店的大学生到全国各地开店创业。

准备招募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有志从事小吃店的大学生到全国各地开店创业。
准备招募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有志从事小吃店的大学生到全国各地开店创业。

我们企业属于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跟农民以及贫困户打交道多,形成了很多利益共享机制。首先,建档立卡贫困户给我们提供所需要的荞面、辣椒、大葱等,企业预先支付部分款项;第二,企业录用贫困群众来企业就业,有一份工作就有一份收入,而且贫困户的工资要比非贫困户高一些。

其实更重要的是,我们企业产品属于小吃,而小吃的消费载体或销售手段就是小吃店。小吃店的从业门槛很低,适合普通老百姓。我们准备招募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有志从事小吃店的大学生到全国各地开店创业。

1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如何让市场去接受柳林碗团?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如何让市场去接受柳林碗团?
2

山西特色面食要乘上文化旅游大船。

山西特色面食要乘上文化旅游大船。
山西特色面食要乘上文化旅游大船。

“沟门前”碗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用荞面做的,对减肥人群、“三高”人群和亚健康人群特别有益,是健康食品。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信息和交通都很发达,地方名吃完全可以天下人共享。我们跟着山西品牌中华行活动,走过很多地方,所到之处很受欢迎,所以我不担心它的生命力,而且山西现在也在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旅游中很重要的一个元素就是“吃”,我相信柳林碗团会让游客吃了还想吃。

我们开在全国的小吃店不仅卖碗团,还要卖山西的面食和小杂粮,我们将来的目标就是做成连锁航母,让山西农产品找到出口。

01002010002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